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4.
目的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nerve growth factor,rhNGF),并检测其活性。方法通过密码子优化,设计表达rhNGF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hNGF,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pLyS(DE3)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蛋白经层析纯化后,SDS-PAGE及HPLC法检测纯度,Lowry法检测蛋白浓度,TF-1细胞增殖法检测生物学活性。结果构建了融合表达rhNGF的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的3批外源蛋白纯化后纯度均达到100%,比活分别为5.5×10~5、6.8×10~5和7.4×10~5 IU/mg,均高于小鼠颌下腺提取的NGF标准品。结论成功表达了rhNGF,纯化后纯度高,比活强,为规模化生产hNGF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响应环境的性能化建筑正构建起可持续的建筑未来。城市空间密度的激增带来了愈发严重的室外风热环境的不断恶化,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建筑师从根本上去认识风这一复杂而又不可见的自然现象。文章介绍了基于定制化物理风洞的建筑生形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在已搭建的适用于设计初期方案优化的小型物理风洞和实验室级大风洞基础上,进行了风环境可视化的定性和定量实验,以此作为建筑形体环境性能评价的依据;同时引入可动模型装置,利用Arduino平台和程序语言进行信号传输控制,选取“扭曲”的建筑形式进行风环境性能找形实验,得出一套系统化的、适用于建筑设计初期、以风环境性能为导向的建筑生形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高层、高密度建筑群的发展,城市通风、热岛效应、空气污染以及行人热舒适度等已经成为研究城市高层建筑群体设计的重要课题。同时,环境性能化模拟与实验工具的不断发展,针对城市风环境影响进行初期概念设计决策的作用愈加凸显。本文首先介绍了以物理风洞为模拟工具的实验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性能可视化设计方法探索;然后开发了一套针对高密度城市高层建筑群体的机械生形装置,打通建筑几何生成与城市风环境数据参数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高层建筑群场景的建筑几何生成设计优化算法。由此,实现城市设计导向的、基于城市高密度风环境性能化的、高层建筑形体预测与生成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