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南极具地域特色的造园文化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泉州西湖公园桃花岛造园实践为例,通过文献回溯和案例研究,探究闽南园林的特点并分析时代发展过程中由于服务对象、功能要求、用地规模和建造技术改变而引起造园方面的变化。泉州西湖公园桃花岛园林的建设力求回应这种变化,营建地域文化特色显著、时代特征强烈的闽南园林,并试图反思造园文化中传承与发展、造园与养园之关系,总结实践中的不足,以期为之后的造园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闽南红砖传统砌筑工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归纳了闽南红砖的传统砌筑工艺类型,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其产生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建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泉州近现代建筑遗产的普查性调研,在翔实的基础资料上,对其现状在存量、保存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与剖析,并探讨了其建筑特点和多方面的价值意义.文章对建筑遗产今后的保护和发展,从保护利用理念和具体措施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创造性再利用理念、多元主体参与和功能配置原则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初步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近代华侨投资对城市发展有重要影响,福建近代华侨投资企业中,厦门占有相当比重。通过对实例的调查与分析,尝试从近代厦门市政设施建设的角度切入,初步了解福建近代华侨投资下的工业建筑发展概况。在田野调查与档案研究的基础上,以1840年—1949年间福建华侨工业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地域分布、产业类别、发展特点等分析,结合部分厦门市政建设上的具体案例研究,浅析近代华侨投资对厦门市政建设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这种影响从近代伊始一直持续到今日,在水利、电力、公共交通方面影响更甚,成为该地区的重要特质。 相似文献
6.
“意象性”思维环境下建筑作品创作的相关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在东方文化圈特别是当今中国尤为突出。比照既往学者关于“意象”设计的观点,并对基于该思维方式的建筑设计现实进行分析,结合中外著名建筑设计案例,试图理清建筑意象之由来,分辨其与建筑象征、建筑仿生、建筑意境之间的区别。同时借用语言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三层次说法,探讨了建筑意象设计中的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泉州胭脂砖的传统制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考察泉州地区典型传统建筑用砖——胭脂砖的生产制作,力图揭示泉州地区古老的手工制砖工艺,这直接针对建筑材料生产的研究,无疑是泉州红砖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10.
闽南极具地域特色的造园文化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泉州西湖公园桃花岛造园实践为例,通过文献回溯和案例研究,探究闽南园林的特点并分析时代发展过程中由于服务对象、功能要求、用地规模和建造技术改变而引起造园方面的变化。泉州西湖公园桃花岛园林的建设力求回应这种变化,营建地域文化特色显著、时代特征强烈的闽南园林,并试图反思造园文化中传承与发展、造园与养园之关系,总结实践中的不足,以期为之后的造园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