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3383篇 |
免费 | 13730篇 |
国内免费 | 741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120篇 |
技术理论 | 31篇 |
综合类 | 16082篇 |
化学工业 | 11579篇 |
金属工艺 | 7660篇 |
机械仪表 | 11486篇 |
建筑科学 | 28748篇 |
矿业工程 | 11434篇 |
能源动力 | 6690篇 |
轻工业 | 11213篇 |
水利工程 | 7418篇 |
石油天然气 | 7828篇 |
武器工业 | 1986篇 |
无线电 | 4250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184篇 |
冶金工业 | 6497篇 |
原子能技术 | 786篇 |
自动化技术 | 452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3029篇 |
2023年 | 5327篇 |
2022年 | 6775篇 |
2021年 | 8178篇 |
2020年 | 6354篇 |
2019年 | 5407篇 |
2018年 | 2814篇 |
2017年 | 4355篇 |
2016年 | 5683篇 |
2015年 | 6819篇 |
2014年 | 17253篇 |
2013年 | 13297篇 |
2012年 | 16520篇 |
2011年 | 16310篇 |
2010年 | 13899篇 |
2009年 | 15224篇 |
2008年 | 17879篇 |
2007年 | 13051篇 |
2006年 | 11036篇 |
2005年 | 11215篇 |
2004年 | 8712篇 |
2003年 | 6625篇 |
2002年 | 5343篇 |
2001年 | 4252篇 |
2000年 | 3553篇 |
1999年 | 2591篇 |
1998年 | 2129篇 |
1997年 | 2140篇 |
1996年 | 1727篇 |
1995年 | 1497篇 |
1994年 | 1278篇 |
1993年 | 936篇 |
1992年 | 841篇 |
1991年 | 735篇 |
1990年 | 669篇 |
1989年 | 678篇 |
1988年 | 114篇 |
1987年 | 68篇 |
1986年 | 47篇 |
1985年 | 39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4篇 |
1965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1篇 |
195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地表径流速度对城市内涝的影响,采用一维地下排水管网与二维城区地形的动态耦合模型,选取大连市某排水区块作为研究区域,设置4种地表径流速度10种设计降雨场景,模拟分析在不同重现期设计降雨及不同地表径流速度下研究区的内涝积水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地表径流速度降低,管道排水压力变小,管道排水达标率最高可提升48.05%,且降雨重现期越短,地表径流流速对管道排水压力的削减效果越明显;地表径流流速对检查井溢流量影响显著,随着地表径流速度降低,检查井溢流量峰值最高可减小2 750 m~3,峰现时间最长可滞后56 min,同时随着降雨重现期增长,地表径流流速对检查井溢流量的削减效果减弱;研究区低、高风险区淹没面积随地表径流速度降低,最高可分别减小1.64万、8.37万m~2,但中风险区淹没面积变化反复。 相似文献
3.
4.
5.
为了赋予基质沥青良好的物化性能,增强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采用聚氨酯预聚物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基于选择的原材料,首先采用正交试验和直观分析法确定了聚氨酯预聚物改性沥青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聚氨酯预聚物掺量对改性沥青3大指标、韧性、存储稳定性和粘度指标的影响,确定了聚氨酯预聚物改性剂的最佳掺量。其次,借助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和弯曲梁流变试验(BBR),对比分析了聚氨酯预聚物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SBR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的流变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预聚物改性沥青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单位制备量400 g、剪切速率4 000 r/min、剪切温度150℃和剪切时间40 min;综合考虑改性沥青3大指标、韧性、存储稳定性、粘度指标和经济性,推荐聚氨酯预聚物改性剂最佳掺量为6%;较其它3种沥青,聚氨酯预聚物改性沥青在52~82℃温度区间内具有最优的高温性能,但其对温度的敏感性最强。同时,聚氨酯预聚物改性沥青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弹性性能略低于弹性性能最优的SBS改性沥青。此外,聚氨酯预聚物改性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略低于低温性能最优的SBR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生物接触氧化法基础上,通过投加铁絮凝物实现对涂料废水的强化处理。结果表明,赋铁工况下其COD去除率有效增幅稳定在4%~5%。镜检发现,赋铁生物膜中的生物种群更为丰富,结构更为密实。污染物生物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赋铁后生物接触氧化法中饱和系数K_s由213 mg/L降至107.4 mg/L,单位面积填料最大基质去除速度U_(max)由1 250 g/(m~2·d)降至714.3 g/(m~2·d)。赋铁生物接触氧化法能有效降低或消除涂料废水中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的毒害或抑制作用,有利于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媒体融合实践、理论的发展历史开始,试图构建较为宏观的研究背景。主体部分以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孕育下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无线石家庄"的传播内容、生产方式、传播形式等方面为例,以新闻学、传播学、管理学、迷因理论等作为理论支撑,重点论述在融媒体环境下,脱胎于广电媒体这一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如何凸显新闻产品的"短、频、快"的优势,以此来适应传播环境和吸引用户。 相似文献
9.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2003年全国GDP万元能耗比1990年下降了5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约15%,工业固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5.8%,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由1990年的38%提高到56%,2003年化工和造纸原料等废旧料回收量超过6000×104t.全国辽宁和贵阳等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也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