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科学理解与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学问;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之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研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就,但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2.
王浩斌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57-60
当代社会实践发展的新特点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目前所取得的理论成就,决定了实现多种研究方法的融汇与贯通、不断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体现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不断促进国际性交流与实现国际化发展以及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等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研究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3.
杨晓斌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18):120-122
以结构主义和解释学方法论为基础研究翻译中普遍存在的直译和意译,以及相关的风格问题。通过对鲁迅和傅雷这两位极具代表性的直译观和意译观的分析来探讨结构主义翻译与直译,解释学翻译与意译的对应关系,阐述鲁迅和傅雷迥然不同的文本翻译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库恩和伽达默尔对语言的重视、“先见“和范式在认识中的相似作用、是否可通约的分歧等,使我们直接把握到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库恩哲学与伽达尔的哲学解释学在文化领域的相通.这有可能导致将科学置于人的生活世界之中而不再超然. 相似文献
5.
郑北琼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6)
翻译过程是一种解释,在从源语文本向目的语文本转化中,因受历史、文化等客观限制和译者的诸多主观因素影响,诠释必然产生多样性,其结果是呈现出目的语文本的多样性状况.拟从哲学解释学角度分析翻译理解的多样性特征,探讨译者与多样性阐释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史记>本纪之刍引表达,既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源流文化;中国当代文化对其传统而言,都已面目皆非,檐牙高啄的的古建,剩下的也只是一个美丽独具的外壳了,当然还有各抱地势.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笔者发现,在毕氏黄金分割律图形中,φ=0.618(√5-1)/2每出现一次就丢失一个φ'=1天地人相融的图形,它就是华夏文明的建筑基因库.用基因工程造句作设计,基因时代在即,工程浩浩,青年建筑师更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8.
幸羿南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4,(15):36-37
正这几年对于眼镜产品的审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经历了一个巨大转型过程,从设计的语言来看,是从钟情创造到创生;从偏爱秩序到偏爱偶然、即兴;从喜爱成熟到喜爱童真;从外在反映到内在反映,这一转变与设计学领域中的解释学革命同时而来,解释学从人文科学的角度获得了与当 相似文献
9.
当下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所信仰的“正典”解释早已被广泛存在的误读所替代,只有在特定的视域下建筑文本解释才能得以实现.以存在论—解释学理论作为分析误读现象的理论基础,划分出建筑文本解释过程中形、意、用、道四个基本视域.通过对读者视域差异与解读差异的认同,提出复合性视域才是建筑文本解释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当代建筑理论摒弃差异,走向融合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几个建筑实例,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后现代解释学在建筑中的体现。一方面,找到能协同多种潜在表述起作用的解决方式,提供一个有生动感觉的场所。另一方面,人们在解读建筑过程中,不必以找出作品的中心论点或是终极意义为旨归,而从作品中发掘出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