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境破碎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合理布局绿色基础设施以满足人类福祉的需求,仍是当前理论研究的热点和景观管理实践的主要难题。以新疆阿拉尔市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最小路径分析等方法识别对地区景观生态格局具有重要影响的源地与廊道,通过补充战略点的方式对网络进行优化,进而结合区域实际状况提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思路。研究结果可为阿拉尔市及阿克苏地区生态修复和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理论及实证依据,也为\"一带一路\"其他干旱区城镇绿色基础设施布局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绿色基础设施提供的非原位生态系统服务通过服务流动耦合存在空间分异的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并以需求效度表征远程供需空间和数量上的匹配程度,才能真实反映绿色基础设施的绩效能力。在生态智慧的引领下,运用远程耦合框架对供需关系进行重新思考,通过空间关联、空间过程和空间协同的系统性内涵,深化绿色基础设施非原位生态系统服务在空间上的认知,同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及其评价体系为远程空间的复杂关系呈现提供理论和量化途径,重建绿色基础设施绩效评价的技术框架。最后,基于远程耦合的空间系统、路径系统和交付意愿实现供需匹配、分配和利益的正和博弈,同时认知绿色基础设施的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识别、测度和制图绿色基础设施“供给-流-需求”的全过程,反馈需求效度并进行重点空间的调控,构建绿色基础设施绩效评价的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