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矿井通风仿真系统(MVSS3.1)是一套完整、可靠、实用、先进的矿井通风仿真技术,它具有强大的仿真功能和可视化功能,解决了一系列诸如拓扑关系自动建立、固定半割集下的按需分风等技术难题。本文基于MVSS3.1对晋煤集团寺河矿通风系统改造及方案模拟说明MVSS3.1在生产实际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传统Scott-Hensley网络解算算法在寻找回路过程中速度过慢从而导致解算时间过长的问题,本文基于节点压能算法进行相应研究,对节点压能算法的迭代原理进行分析,从数学角度确定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推导节点压能解算法的数学模型,给出了通风网络中各个节点的压能校正迭代式以及算法流程;并针对节点校正式中存在不收敛和收敛慢的问题,根据通风机特性曲线的不同拟合次数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最终通过示例证明了在同一复杂通风网络中相较于Scott-Hensley算法,节点压能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的特点,且收敛误差同Scott-Hensley算法相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地应力条件对煤层瓦斯抽采流动规律的影 响,基于流固耦合模型,通过 COMSOL 建立相应的数值模 型,分别对该模型施加不同的地应力条件,探究垂直地应力、侧压系数等对煤层瓦斯压力和渗透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 煤层埋深越深垂向地应力越大时,煤层内挤压有效应力也相 应增大,煤层渗透率减小,导致瓦斯抽采效果变差;随着侧压 系数的增大,煤层内水平方向挤压有效应力显著增大,煤层 渗透率变小,导致瓦斯抽采效果变差;在抽采钻孔处,竖直方 向挤压有效应力随侧压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甚至出现对煤体 的拉伸现象,致使该区域渗透率随侧压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7.
针对传统风幕控尘装置设备多、空间小、掘进机移动不便等诸多不足之处,⌒进行了优化设计。为确保新型风幕控尘装置的实际应用效果,指导现场防尘系统设计,确定抽出式风机风筒安设位置,依(山西某矿掘进巷道工作面1:1建立了物理几何模型,并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进行模拟。根(湍流模型特性及流体运动特点,选取拉格朗日法离散相模型对掘进巷道粉尘浓度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并进行现场实践。结果显示,所选物理几何模型参数设置合理,拟合精度达到预测要求;加装新型风幕控尘装置前后,粉尘浓度下降对比明显;距底板2.1 m处安设抽出式风机风筒时,系统降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制定适合于长距离独头掘进巷道的通风方案,提高长距离掘进的供风效能,以龙首矿西一采区辅助斜坡道为实验基础,通过对原有通风系统进行测试并分析存在的问题,设计钻孔通风方案及风库中转优化布置方案。结果表明:钻孔通风采用2×37 KW的风机配备刚性风筒能使工作面平均风速提高至0.29 m/s以上,该套掘进通风系统调整方案共需投资约11.63万元。风库中转通风系统采用2×11 KW的风机,当风库转移至距离硐口约249 m处,风库中转效率达到最高,单趟风筒工作面风量能够达到1.11 m3/s,采用双趟风筒时工作面风量能够达到2.22 m3/s。方案实施后,与预期的通风效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凤凰山矿通风系统的阻力分布状况、确定通风系统优化手段,选择气压计法和测量精度较高的压差计法相结合的测定方法对其进行阻力测定,并对测定数据和结果进行了平差处理和误差检验,结果显示本次测定数据可靠,并发现目前通风系统存在有效风量率偏低、外部漏风量大、三区阻力分布失衡等问题。针对此问题,采取封闭91、94、154和155盘区,收缩151盘区和改二水平主回风巷为进风巷等措施,对该矿通风系统进行优化。优化后通风系统有效风量率由82.70%上升到88.37%,三区阻力分布较为均衡,较优化前通风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长距离掘进通风系统设计时通常面临多因素耦合计算,决策过程十分复杂。为提高长距离掘进通风系统设计效率及合理性,降低工作量和主观决策误差,同时考虑到Auto CAD强大的图形绘制功能,基于Object ARX利用Auto CAD二次开发技术研发了长距离掘进通风辅助决策系统。提出了系统运行方案和研究技术路线,实现了巷道、掘进工作面、局扇、风筒、风库等图元的可视化、风量计算、风筒风阻多方法求解、风机自适应匹配选型与检验等功能。软件系统在金川的龙首矿长距离掘进通风设计中得到应用,针对试验矿井的掘进通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决策方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对矿山的通风系统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