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137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33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35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5年   1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腰果壳液的组成、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果壳液是从槚如果壳中萃取的液体,是天然酚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苯核上带有不饱和的长侧链烃基,且由于其种植期短、产量高,使之能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对腰果壳液的组成、化学性质及其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混料实验和模糊评价结合优化芝麻花生油茶配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芝麻花生油茶的食用品质,采用模糊感官评价结合混料实验设计优化芝麻花生油茶的主料,即面粉、大豆分离蛋白、花生和芝麻的添加量。结果表明:油茶的主料和主料间的交互作用会显著影响油茶的感官品质。当面粉添加量为70.39%,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为19.07%,花生添加量为5.53%,芝麻添加量为5.00%,油茶的感官品质最佳,且感官评价值与模型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对油棕果茎进行制浆造纸的初步研究,对该原料进行了主要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普通硫酸法进行蒸煮,对其制浆工艺条件进行了选择和优化,进行了低浓打浆实验,和抄纸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普通KP制浆,经打浆后,可以用来抄造一般用途的纸张。  相似文献   
4.
朋友,你去过革命的老苏区-光山县吗?去过。但你未必看到那里有一棵百年盛开的油茶花,那花,比玉还要美,她的精神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面对百年的风暴、雷雨、冰雹、霜雪的袭击,仍然傲然,以她旺盛的生机,蓬勃的绿色,宽大的胸怀,播下了无数次种子,撒在光山的低山上,丘陵上,岗地上,将要盛开10万亩面积大的油茶花……——题记  相似文献   
5.
对里氏木霉和黑曲霉组成混合菌糖化油茶粕进行研究.以油茶粕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对里氏木霉和黑曲霉混合菌糖化条件进行优化.最优糖化条件:糖化温度为18℃,糖化时间为15d,接种比例为2:1(里氏木霉:黑曲霉),接种量为6.4mL/g,此条件下,还原糖得率为50.8%.  相似文献   
6.
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提取及其在洗涤剂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饼粕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法提取茶皂素的工艺过程。得出较佳工艺参数为:超声频率20kHz,料液比1:4,超声提取时间20min,乙醇浓度80%,提取溶液温度50℃,在此条件下茶皂素的提取率为96.3%。考察了产品在洗涤剂中的应用效果:将制备的茶皂素与过硼酸钠复配后.有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食品》2021,(2):85-85
近期,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将支持"赣南茶油"、"宜春油茶"等地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逐步构建以"江西山茶油"公用品牌为引领,地方区域特色品牌、企业知名品牌为一体的品牌体系,构建现代油茶产业发展体系,将油茶产业打造成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和打通"两山...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食用油料树种,油茶的产量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述油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同时,还对油茶幼林、成林以及低产林的修剪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醇为浸提剂提取油茶籽饼粕中的油茶皂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油茶皂素提取的较优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浸提温度60℃,料液比1:10,浸提时间2h,在此条件下油茶皂素的得率为16.66%,粗产品的油茶皂素的纯度为62.37%。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粗品进行分离纯化,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正丁醇:水(1:1:2,V/V/V)是适合于油茶皂素分离纯化的溶剂系统,能将油茶皂素含量提高到91.8%。  相似文献   
10.
选用香榧果壳为原料,采用微波-磷酸法制备活性炭,分析了样品颗粒度、磷酸浓度、微波功率以及活化时间等因素对香榧外壳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得到了微波-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香榧外壳颗粒度为20~60目,磷酸浓度为50%,微波功率为600W,活化时间为8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活性炭的得率为36.67%,碘吸附值为857.7 mg/g ,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71 mL/g。利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其微观结构表明:活性炭孔道结构发达,孔径多数在1.02~2.21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