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的<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与原标准相比,更强调了对混凝土温度保护和养护.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养护措施主要有喷雾和流水养护;混凝土表面保护则以仓面保温为主.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污染物当量计算方法,探讨了1996年~2007年三峡水库建设期间污染物来源、各污染源及污染物当量逐年变化趋势,初步分析了库区水体水环境质量总体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于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各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库区水体水环境质量总体上朝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特征参数不同的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水槽中种植灌木、芦苇和灌木-草本植被混合群落,利用多普勒流速仪沿程测量各测点瞬时流速,基于河流动力学和紊流力学理论,将水流紊动强度表达为植被直径、水流绕流阻力因数、植被直径梯度和水流绕流阻力因数梯度的函数,比较不同类型植被群落之间水流紊动强度垂向分布规律的差异。结果表明,灌木完全淹没时,紊动强度在垂向上最大值位于灌木冠层顶端区域,极小值位于茎杆向冠层过渡区域。植被群落水流紊动强度垂向分布曲线上存在三个拐点,即茎杆向冠层过渡处、植被偏转点和植被冠层顶端。 相似文献
5.
库区滑坡的地形、滑床及其地下水位面等几何形状复杂,具有典型的三维特征,为了更合理地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在同等条件下选取二维剩余推力法和三维极限平衡法同时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以某库区滑坡作为实例,分别运用二维、三维方法反演确定其强度参数,计算各典型库水位下的滑坡稳定系数,并对滑坡稳定系数在水库水位变化(包括上升和下降变化)的情况下进行了敏感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维方法的计算分析结果更为客观、合理;而且综合二维、三维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可得到符合实际的结论,为分析评价库区滑坡稳定性提供了一条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温度保护与养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编的《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与原标准相比,更强调了对混凝土温度保护和养护。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养护措施主要有喷雾和流水养护;混凝土表面保护则以仓面保温为主。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三峡工程最早于1919年由孙中山先生提出、1993年经全国人大决策兴建、2008年提前1 a基本建成,至今已安全高效运行10余年,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论述了三峡船闸及三峡升船机等三峡通航建筑物的建设关键技术,从提升航运效率出发,对实施三峡船闸运行以及三峡工程、葛洲坝工程两坝航运联调运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泥沙与河道的演变情况。向家坝水电工程运行期的水库航运状况验证了三峡工程蓄水运行以来航运发展的规律,揭示了水电工程与航运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面对未来峡谷河段高水头通航建筑物的发展需求,分析了建设环保节约型及本质安全型通航设施的技术可行性。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的通航统计数据和监测资料表明: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使长江黄金水道名副其实,并将在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中小洪水分级调度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上游来水减少、控制性水库陆续建成运行,以及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需求日益提高,新情况下三峡水库若继续按照初步设计的防洪调度方式调度将不能很好满足新的需求,并造成大量洪水资源浪费。本文在分析三峡一些特殊水位和下泄流量的基础上,对中小洪水提出了一种结合库水位与入库流量大小进行分级调度的规则,并拟定多种方案模拟演算。结果表明:该调度规则可在不降低三峡设计防洪标准的前提下,更加合理的消峰拦蓄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增加通航时间,并有效利用洪水资源,较初步设计方式增加汛期多年平均发电量8%以上,充分发挥三峡水库汛期的综合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三峡二期大坝混凝土施工模拟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二期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并融入以往混凝土施工经验,对三峡二期大坝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此模拟对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计算和记录,从对坝体每一天的浇筑情况到周、月、季、年计划直至大坝建成进行模拟,可对大坝建设任何时段的形象进度、浇筑量等进行快速查询。其模拟采用二维、三维动态显示,是一个很形象的施工过程,这个系统据推断比过去人工来做可提高效率上千倍,对混凝土施工指导的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峡二期大坝混凝土施工模拟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二期工程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并融入以往混凝土施工经验,对三峡二期大坝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该模拟系统可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进行计算和记录,对大坝建设任何时段的形象进度,浇筑量等进行快速查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