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1998年工作回顾1998年,依据深化改革的精神、国家的要求、水利部“三定”方案和太湖流域管理局工作重点安排,结合太湖流域水资源保局自身工作特点和实际,明确思路,改革工作方法,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投入到国家建设和局工作中心的主战场。具体的体会和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1努力做好并积极推进“太湖水污染治理第一阶段98’废水达标”行动计划,把水保局的工作纳入国家治理太湖的重大行动中去1998年是继淮河流域达标治理后我国水环境治理的第二次重大行动,依据国务院对各部委职责的划分,水利部作为国家水资源主管部门,要从水资… 相似文献
2.
太湖的富营养化及N.P污染的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太湖是太湖流域最主要的水体,由于流域内经济高速发展和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相对滞后,太湖水污染形势严峻,突出反映在富营养化的发生发展,已危及流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太湖富营养主要由于TN,TP污染为主,P是主导制约因子,工业点源污染,生活污染,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是湖体N,P主要来源,必须抓紧治理,拟定正确的治理战略,采用科技含量高的治理措施,河网陆域治理和湖内水域水态治理相结合。当务之急应加快工业污染源的治理,畜禽养殖治理和城镇水处理厂的建设,强化政府执法监督和公众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3.
太湖重污染底泥的生态疏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湖盆沉积物(底泥)是湖体营养盐的储积库,是重要的污染源。在湖泊外源污染治理得到一定成效后,以减少内源污染负荷为目的疏浚是控制湖体内源污染效果较为明显的工程技术措施之一。太湖底泥疏浚有别于港口、河流疏浚,属生态工程范畴。其基本核心要解决;疏浚必要性,疏浚区域范围、疏浚适宜深度、疏浚技术工艺、二次污染防治,环境风险评估,底泥合理处置和基底修复等生态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5.
东太湖水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太湖是太湖水资源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是重要的城市供水水源地和太湖洪水的主要排泄通道 ,也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目前 ,过度围网养殖 ,大型水生植物过量繁殖及周围城镇工业、生活污废水无处理地任意排放 ,导致了东太湖水生态环境退化 ,水质变劣 ,沼泽化问题已露端倪。东太湖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 ,应根据国家总体要求 ,水利、环保、水产等部门协同编制东太湖综合治理规划。当前应急措施是“清障、清污、清淤” ,成立东太湖水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制订必要的管理办法 ,还东太湖水清湖澈的风貌。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湿地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湿地资源类型众多,广义湿地面积占流域的65.9%。太湖流域的湿地保护是流域水资源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组成,湿地保护和建设不仅是太湖生态修复的核心内容,也是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保护好流域内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湿地的综合效益,是尽快实现太湖水质和流域生态实质性好转的关键之一。生态建设是主线,保护和修复是关键。综合措施是根本。 相似文献
7.
太湖湖内污染控制理念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的水环境恶化与生态系统退化已制约了湖泊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湖内水生态修复工程首先要解决重污染底泥的局部薄层精确生态疏浚,为后续生态修复创造必要生境条件;湖盆水体生态修复系统应与湖滨带、生态护岸建设融为一体,维护水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更殖再生和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8.
9.
一、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转化概况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有两千多年的农业灌溉历史,是古丝绸之路上繁荣昌盛的地区.在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水系中,该流域水量较少,但耕地多,土质最好.流域南为祁连山,北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属 相似文献
10.
公布对太湖流域 1999年污染源监测结果。从一九九九·太湖“零点达标行动”后的监测状况表明 ,太湖流域水质没有明显好转 ,污染指数却有所增加。指出改善和保护太湖流域水环境的任务重大而紧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