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能源动力   4篇
水利工程   7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相对于其他可再生能源,水电具有清洁性、经济性、稳定性的特点,尤其是水电资源丰富,技术程度特别高,是唯一的可以大规模开发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因此,尽管对水电支持资金不够,但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水电都是一种共识. 该如何看待这几年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电开发呢? 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首先是从自然保护的角度谈;第二是保护自然应该采用怎样的思维;第三是科技支撑怎么来推动建设的保护;最后是在政策机制方面上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闸下淹没出流大气复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洩水建筑物对恢复河流中溶解氧的含量有明显的作用,国外对这个问题已有许多研究。本文利用50组天然观测资料对已有的四种闸下淹没出流复氧能力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检验,发现它们的误差都相当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简化的闸下淹没出流的氧平衡模型,并结合三家店引水渠进口的实测资料建立了复氧能力计算的半经验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说明,所获得的计算式的误差较小,可供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水电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微水电的定义、优势、具有开发潜力的地区和影响因素等方面概述了微水电;阐述了微水电的开发成本和对系统的评价;调研了加拿大、欧盟、尼泊尔等对微水电的政策,以及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在秘鲁、斯里兰卡、尼泊尔、津巴布韦、莫桑比克五国的微水电项目发展的战略;简要叙述了Practical Action非政府机构对微水电开发的贡献;最后,概述了我国微水电的发展现状。研究表明,目前微水电开发的热门地区集中在拉丁美洲、非洲、南亚等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微水电开发利用技术相对成熟,针对微水电的开发,加拿大编制了投资手册并开发了软件,联合国国际发展部、世界银行等联合编制了在发展中国家实现微水电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报告。在我国,微水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得到发展,近几年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原农业部微水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也发布了微水电设备的国家标准,还编制了微水电机组选用、安装与维护的手册,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微水电行业的技术水平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综合分析了应对20081106洪水的乌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效果及经验,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乌江梯级水电站总发电量拟合模型,识别影响乌江梯级水电站发电量的关键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洪家渡和东风流域累计平均降雨在2008年10月和11月期间,分别比多年平均同期偏多40%~54%和71%~112%,经乌江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后,梯级综合月末可用水量分别比2005~2007年同期偏高136%和162%,梯级综合发电量比2005~2007年同期分别偏多9%和141%,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效果显著,且出库流量及龙头电站洪家渡的水位和月末可用水量是影响乌江梯级总发电量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对于从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角度减缓极端天气事件对水电行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调度对坝下河流的生态水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1901-2002年宜昌水文站日流量作为三峡水库的入库流量,模拟三峡-葛洲坝梯级水库正常运行后的泄流过程,采用水文变化指标法和变化范围法,评估调度对葛洲坝下游河流33项生态水文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梯级水库运行将坝下河流月均流量在10月份显著降低、5月和6月上旬明显增加、1~3月份普遍增至5000m3/s左右;年...  相似文献   
6.
二元驱动的河湖历史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婷  李翀  廖文根 《人民长江》2012,43(1):12-17
以河湖历史演变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演变的驱动力及其作用特征、影响因素,提出河湖演变呈现出由自然-人工二元平行驱动向二元交错驱动发展的趋势。针对在人为改变河湖水系的历史过程中曾出现过的问题和风险,重点讨论了当前水系布局规划需要思考的问题,包括自然地理分异、气候变化、成本效益、生态环境等。建议拓展研究的维度和尺度,合理利用自然情势并关注人类活动潜在而深远的影响,多途径削减不利影响,以构建满足水资源合理配置、兴利除害、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需求的江河湖库水系格局。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对库区水流水质影响预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开发的三峡水库整体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对三峡水库建成前后的水流水质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重点介绍三峡工程建成后,库区水流条件巨大变化对污染物输移转化特性和水质分布的影响。预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建成后,三斗坪水位175m条件下,回水区断面平均流速比建库前减小4倍左右,平均有机污染物自净降解速率和大气复氧速率比天然河道状况减小1倍。由于污染物在库区滞留时间成倍延长,有机污染物排入水库后的自净降解总量较天然河道状况增大,因而,建库后加水区内断面平均有机污染物浓度较天然河道状况明显下降,但是,断面平均溶解氧浓度与天然河道状况相比也明显降低,对于守恒类污染物,建库前后水质变化不大。因此,三峡工程对库区水质影响有利也有弊。  相似文献   
8.
欧洲小水电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研了欧洲尤其是欧盟国家小水电发展的历程、现状和特点,分析了欧盟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水框架指令以及绿色水电认证对小水电发展的影响,还分析了欧洲国家内阻碍小水电发展的因素以及为促进小水电发展采取的措施,最后总结了欧盟小水电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是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基础,是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我国不同河湖的水文情势、生态保护要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与调控能力千差万别,给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科学有序推进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已成为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全面分析我国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形势与挑战基础上,准确把握我国新时期治水主要矛盾的转变,提出新时期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总体思路,从摸清流域水资源"家底"、明确河湖生态保护要求、科学确定生态流量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管控措施、明确生态流量管控责任、完善生态流量管控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控对策措施,为全面、科学、系统推进我国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流域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澜沧江流域10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年、月湿润指数,并对其进行了标准化,统计了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进而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澜沧江流域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上游向中下游多年平均湿润指数逐渐增加,上游和中游的湿润指数呈增加趋势、下游呈下降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澜沧江流域经历了相对冷干-冷湿-冷干-暖湿-暖干五个阶段,暖干化趋势较为明显,其中冬季和春季为暖干化趋势最明显的季节;年降水量、湿润指数均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气温和潜在蒸发量呈明显增加趋势,年降水量、湿润指数、气温和潜在蒸发量的变化倾向率分别为2.095mm/(10a)、0.006/(10a)、0.276℃/(10a)、6.231mm/(10a);澜沧江流域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下游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10 3次/a),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初为澜沧江流域极端干旱事件频发的年代;降水量和日照时数为影响澜沧江流域极端干旱事件的主要气象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