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1篇 |
免费 | 51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8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25篇 |
金属工艺 | 8篇 |
机械仪表 | 3篇 |
建筑科学 | 12篇 |
矿业工程 | 12篇 |
能源动力 | 4篇 |
轻工业 | 142篇 |
水利工程 | 3篇 |
石油天然气 | 4篇 |
无线电 | 2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原子能技术 | 9篇 |
自动化技术 | 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萌发玉米淀粉的糊化特性及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萌发玉米淀粉的糊化特性及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萌发玉米淀粉的糊化温度有所降低,糊化时间有所缩短。5种面包样品的仪器测定和消费者实验表明,添加适量的萌发玉米淀粉能够有效提高面包质地特性和总体接受程度、口感、外观、气味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变性淀粉干法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综述国内外变性淀粉干法制备工艺路线、主要品种及相关设备研究进展,指出干法生产变性淀粉是一种很有价值工艺方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4.
5.
6.
对大豆氧化还原酶系中的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系统地研究,其中包括酶活力、酶热稳定性、pH值的影响,以及大豆卵磷脂、二巯基丙醇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多酚氧化酶在120℃时,酶活力值已达到不可逆失活状态,pH6-7时酶活力最大当二巯基内醇的浓度为1.5mmol/L时其酶活力降至6%以下。过氧化物酶具有较高的耐热性,酶活力最适的pH值为5.5左右,大豆卵磷酯浓度达到80mg/L时其酶活力可降至20%左右。 相似文献
7.
大豆蛋白水解物中肽分子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超滤法与凝胶过滤色谱(GFC)相结合实验方法就大豆蛋白酶解产物寡肽混合物的分子量的分布状况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与Asl.398蛋白酶的酶解物中以分子量在1000D以下的小肽为主:木瓜蛋白酶解产物中分子量1000D以下的占63.9%,1000-2000D之间的4.64%,2000-4000D之间的占8.21%,4000-10000D之间的占8.20%,分子量10000D以上的占15%;Asl.398蛋白酶酶解物中分子量1000D以下的占72.1%,1000D-2000D的占6.42%,2000D-4000D之间的占2.5%,4000-10000D之间的占3.92%,10000D以上的占15%。 相似文献
8.
选取新鲜番茄,将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复配酶解番茄提高滤液中番茄红素的浓度。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复合酶配比、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酶解液中番茄红素浓度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优化酶解条件,结果表明,果胶酶6×10~3U/100g、纤维素酶7.09×10~3U/100g、半纤维素酶1.48×10~4U/100g,酶解时间375min,酶解温度46℃,酶解效果最好,滤液番茄红素浓度为13.71μg/mL。影响滤液中番茄红素浓度顺序依次为: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交互作用:酶解时间与酶添加量酶解时间与酶解温度酶添加量与酶解温度。实验结果为番茄果汁加工工艺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双功能试剂戊二醛对转谷氨酰胺酶晶体进行化学变联,得到交联条件.对交联酶晶体用电镜扫描以及红外光谱和XPS进行结构表征.交联条件:戊二醛质量分数1%,交联pH 6,交联温度4℃,交联时间40min.红外光谱显示,游离酶在1 651 cm-1出现强峰,而交联酶晶体在1 634、1 281和1 241 cm-1出现峰值,在α-螺旋区域没有检测到峰值.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实,交联酶晶体与游离酶相比,在285.1 eV处的C1S的信号峰增强,在400.375 eV处的NlS峰几乎消失,说明酶蛋白表面的游离氨基已经与戊二醛结合,表面蛋白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