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水驱后残余油膜的存在形式,厦油藏孔隙内聚合物溶液粘弹特性,选取具有相继收敛和扩张特性的波纹管模型和广泛用于数值计算粘弹性流体的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建立了由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和上随体Maxwell本构方程、流函数、涡量函数及边界争件组成的较完整的数学模型。通过有效的数值求解,从力学的角度提出聚合物驱在理论上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是:(1)粘弹性聚合物溶液产生的第一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对油膜的携带作用大于相同粘度的牛顿流体产生的剪切应力时油膜的携带作用,从而可携带部分残余油膜流动;(2)粘弹性聚合物溶液与牛顿流体相比,相同流函数值的流线位置发生改变,其波及范围大于相同粘度的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区水驱采收率,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系统地研究了油藏中剩余油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不同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分布受不同因素的控制,在弹性开发阶段,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储层物性的差异性所控制;在注水开发阶段,储层非均质分布以及井网方式对剩余油分布起到较大的控制作用,该区块目前的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渗透率较低的区域、注采井网不完善的油层或油层中的不完善区、注水井非主流线区域.通过井网局部加密、层系调整、注水保持压力可以有效地改善Main Unity油藏的开发效果,但对Main Ghazal这类具有良好物性,连通性好,而且面积不太大的断块油藏,边缘注水开发方式比含油区内部注水开发方式更为优越.提出Main Unity油藏下一步开发调整的优化方案,与现有井网相比可提高采收率4.73%.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硼泥陶粒混凝土作为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蓄热层的作法及其性能.方法 辽化湖畔花园小区住宅楼工程中,用硼泥陶粒混凝土代替豆石混凝土作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蓄热层,取暖期内对试验工程进行温度监测实验.结果 试验工程混凝土试块强度平均值为27.5MPa,合格率为100%,厚度均在允许偏差内,合格率100%;外观鉴定混凝土表面无裂缝,并根据温度监测结果画出了取暖期内每天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结论 用硼泥陶粒混凝土作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蓄热层,与用豆石混凝土相比,减轻了建筑物自重、减缓了传热速度、增强了房间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新型了陶瓷球研磨方式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陶瓷球的研磨精度和研磨效率,对一种新型的陶瓷球研磨方式-锥形研磨开展研磨实验研究,对陶瓷球研磨运动规律、陶瓷球表面研磨迹线分布规律、陶瓷球研磨动力学进行分析,确定陶瓷球研磨中的主要几何和力学参数,以取得最佳的研磨效果。 相似文献
6.
7.
进行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经济评价可降低稠油油藏进行SAGD开采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投入产出平衡原理建立原油价格与经济极限累计汽油比的动态关系,并引入动态简化热效率参数预测模型,同时考虑到油价和蒸汽成本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基于辽河油田某区块进行SAGD生产数值模拟结果,选择具有显著影响性的参数作为经济评价指标,进行正交组合评价,绘制了不同原油价格及油藏参数的评价图版。结果表明,以单一指标为准的SAGD开采效果评价是不科学的,经济评价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各因素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经济评价图版综合考虑了原油价格、蒸汽成本以及油藏参数等因素对SAGD开采效果的影响,有效地避免了基于单因素进行评价的不足,可为其他油田SAGD开采方式进行效果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一种新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在外形尺寸为4.5 cm×4.5 cm×30 cm、气测渗透率0.9~1.0μm2、变异系数为0.72的二维纵向非均质人造岩心上,模拟大庆油田油藏流体性质及温度条件,研究了高浓度聚合物(HPAM)驱注入时机、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段塞体积及段塞组合对驱油效果的影响。通过注入大分子量、高浓度聚合物,结合合理的注入方式,在化学剂成本与三元复合驱相当的情况下,采收率比水驱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接近或超过三元复合驱的水平。实验表明,采用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是一种较好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无机铜盐CuCl2的醇溶液为前驱体,采用聚丙烯酸(PAA)为分散剂,环氧丙烷为凝胶促进剂,通过溶胶-凝胶工艺(sol-gel process)制备了铜基醇凝胶,再经CO2超临界流体干燥工艺得到浅绿色块状初始铜基气凝胶,最后经过热处理获得黑色块状纯氧化铜气凝胶样品,其平均密度约为300mg/cm^3。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气凝胶的微结构进行分析可知,最终获得的气凝胶样品主要由百纳米级的矩体颗粒堆砌而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初始样品具有典型的无定形结构,其主要的结晶成份为斜方晶Cu^2+ 2 Cl(OH)3,而X射线荧光光谱(XRF)测试结果表明其Cu与Cl的元素比为3.55:1,高于Cu^2 +2 Cl(OH)3中两元素的化学计量比,结合化学原理分析可知,其未结晶成分主要为水合氢氧化铜。而XRD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500℃热处理后的样品成分主要为单斜晶氧化铜。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