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晶化机制与激活能的晶化速率参比法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修正的Kissinger公式提出一种确定非晶材料晶化机制与激活能的最大晶化速率参比法。以Ar_(70)Cu_(30)非晶合金为例,研究了晶化机制与激活能及其与压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1 引 言碳化钨硬质合金是碳化钨 (WC)粉末和金属钴(Co)的烧结复合体 ,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类硬质材料。高硬度、高抗压性与适当韧性和塑性结合的优异性能 ,使它在军事和民用工业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是消耗量巨大的超高压容器及装置中不可取代的材料。迄今为止 ,有关这种材料中各组成相的状态和本质及对整体强度与形变行为的影响 ,已有相当详细的研究[1,2 ] 。但在极端外部工作环境、如高温高压下的性能和行为 ,其外在性能和结构组成间的联系与物理本质 ,仍缺乏足够了解。研究硬质合金在高压力下的弹性行为有助于了解此种材料在外… 相似文献
4.
5.
6.
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中,热焓差△H 的正确测定,取决于合理地确定热反应过程中DSC 曲线的基线。通常把连接相变热峰的起点和终点的直线作为基线。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相变前后基线改变不大的情况。在相变前后物质比热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则通常把相变前后的基线,向热蜂内侧的延长线与由峰顶所引垂线相交后而连成的折线作基线。显然,这两种方法从物理概念上来说,都是缺乏足够根据的,也容易引入较大的误差。相变前后物质比热改变的情况是经常遇到的,因此,需要正确地确定基线来提高测量的精度。Brennan 等[1]分析了热容的变化对DSC 曲线的影响,用逐次逼近法修正基线;但是这是相当烦琐的,而且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