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7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32篇 |
化学工业 | 3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34篇 |
矿业工程 | 50篇 |
能源动力 | 3篇 |
轻工业 | 3篇 |
水利工程 | 1篇 |
石油天然气 | 25篇 |
无线电 | 2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是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建立和对比,二是等时性剖面中的岩性特征预测。研究表明,沉积学、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及地震学等证据的结合,对提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解释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文集收集的论文反映了当代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3.
从时间和学科发展维度开展场所依恋研究发展历程的梳理,明晰了存在主义现象学对于理解人与公共空间之间场所依恋形成过程的重要作用,继而基,于经典理论分析尝试从存在主义现象学视角构建了场所依恋形成的理论路径,并提出以多步多重中介模型为核心的实证研究指导框架,以期为公共空间场所依恋形成过程研究提供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SAR功能应用对信号处理平台需求的基础上,针对SAR发展对信号处理平台硬件的数据存储、数据传输和实时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多DSP共享存储器和全交换网络架构的SAR信号处理平台的硬软件解决方案,并详细介绍了硬软件架构以及多DSP虚拟存储中间件的设计实现.通过对虚拟存储的测试,结果表明平台内任意一片... 相似文献
5.
6.
为了揭示陆相盆地古气候变化与沉积环境、聚煤作用耦合关系,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煤岩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柴北缘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上段(巴柔期)主采煤层煤岩组分、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O)及其古气候意义研究。研究煤层(7号和F煤层)δ13CO值平均为-23.9‰,分别变化在-26.7‰~-21.6‰和-25.6‰~-22.9‰。根据沼泽、陆源碎屑体系交替演化特征和煤层有机碳δ13CO值变化规律,将大煤沟组上段划分为8个阶段并对应于1个长周期旋回(C1)和3个短周期旋回(C2)。认为低变质煤δ13CO值在反映古大气CO2同位素组成及其含量变化的同时,还记录了聚煤期(植物生长至泥炭化阶段末)古气候(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湿暖古气候有利于成煤植物对碳同位素分馏及贫13C腐殖质(镜质组前身)的形成,煤δ13CO值降低;干热古气候不利于植物对碳同位素的分馏,但有利于富集13C的惰质组(丝质体)形成,进而引起煤δ13CO值升高。从煤层δ13CO值所反映的气候变化与陆源碎屑体系废弃、复活及聚煤发生、终止关系角度提出了陆相盆地古气候与沉积环境、聚煤作用关系模型,指出在盆地构造活动、基底沉降较稳定和均匀的煤系沉积过程中,气候变化通过盆地和流域内径流深度(年平均降雨量减去年平均蒸发量)和植被发育演化控制了绝对湖平面变化、沉积物的产生和搬运(供给)速率,进而引起盆地内沼泽、陆源碎屑两种矛盾体系的交替与演化。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电源(DG)接入电网后会对电网的电压分布产生很大影响。如何减少分布式电源并网后给配电网电压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IEEE33节点配电网络作为算例,应用Simulink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通过改变分布式电源的容量以及接入位置来分析其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在大量仿真算例与数据的基础上,并经过充分研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方案,以及并网应该遵循的一些准则,使配电网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得到提高,对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目前科技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的差异,世界上许多产煤大国均有其煤炭分类标准,因而从标准类型、煤类术语和指标选择、指标定义等方面对国际上较为常见的标准进行了归类和对比。对比分析后发现:西方国家的分类标准在煤类术语和指标选择上具有相似性,偏重于成因研究;而中国和俄罗斯标准具有相似性,偏重于生产应用;各国标准的煤类术语和指标往往会出现同名不同义的情况,应在实际应用中注意其相应检测方法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10.
北京西北城区2002年春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获得北京西北城区2002年春季可吸入颗粒物显微形貌图片,并利用数字图像粒度分析系统得到可吸入颗粒物中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矿物等三种主要颗粒的数量一粒度分布数据。结果表明,北京市西北城区2002年春季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主要分布在l~2.5μm之间,其次在2.5~10μm之间,矿物颗粒占总颗粒数量的82.25%。对矿物颗粒的数量—粒度分布和体积—粒度分布进行对比表明,小于5μm的颗粒虽然在体积上只占20%,但在数量上却达90%。因为颗粒越细,其比表面积越大,吸附的有害物质也越多,所以细颗粒物今后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