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篇 |
综合类 | 4篇 |
化学工业 | 6篇 |
金属工艺 | 3篇 |
机械仪表 | 6篇 |
建筑科学 | 4篇 |
矿业工程 | 3篇 |
能源动力 | 6篇 |
轻工业 | 2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8篇 |
无线电 | 1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9篇 |
冶金工业 | 5篇 |
原子能技术 | 5篇 |
自动化技术 | 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5篇 |
197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言信号●处理包含语言波形处理、语言参数处理和语言信息处理三大部分。语言波形处理的潜力现已不大,语言参数模型还有待发展,而语言信息处理则是刚在开垦的处女地。本文概述了语言通讯发展和语言信号处理的相互依存、促进的关系,评述了评价与诊断语言传递质量的方法,展望了语言通讯发展的可以预见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多方面实际应用目标推动下,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开展了语音合成研究.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个高质量的汉语文语转换系统.为此建立了以微机为基础的语音分析合成系统,并组成了文语转换系统,进行了初步试验.这个系统充分利用汉语语音系统的特点,选择以无调音节和声调模式为基本合成单元.相应的语音参数从自然语流中提取,并赋予每个音节若干语音特征属性,为利用语音规则控制音节的声学参数提供了可能性.建立了供合成用的语音库和基本合成规则,利用语言学知识调整合成语言的韵律特征,使合成语言具有高可懂度和较好的自然度.语音合成利用硬件实现,文语转换可以实时进行.合成语音的发音速度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改变。 相似文献
3.
矿山地质灾害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地质灾害的治理,要提高重视程度,现如今,发生矿山地质灾害的次数较多,开展灾害防治工作,需面对更大的挑战,有效勘探地质灾害,查明诱发滑坡的因素,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手段。本文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治理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帮助到相关人士。 相似文献
4.
最古老的可靠的动物化石出自文德)Vendian)期的地层(约620—550Ma)。大概更早出现的化石——来自大峡谷统(Grand Canyon)的著名的Brooksella canyonensis Bassler(1941)和产于怀俄明的约2.3 Ga。石英岩中的可能为后生动物的潜穴,已证明不是假化石就是年代不准确的真化石。可能具后生动物成因的环纹管,在中国的地层中已有报道,其年代可能不可靠,定为800Ma左右。已知的文德期后生动物几乎全部是埃迪卡拉(Ediacara)动物群分子,埃迪卡拉动物群在本世纪30年代,在纳米比亚作了首次报道,40年代后期在澳大利亚又单独发现。澳大利亚地层的研究,提出它与上覆寒武系之间为一确实的间断隔开,但这种解释为区域编图和局部分析所诘难。看 相似文献
5.
6.
7.
在某一外国制造厂出品的容量为25000瓩6.3千伏的汽轮发电机上,采用了有副励磁机的他励磁系统。励磁回路的结线如图1所示。容量为107瓩、290伏、370安的励磁机B上装有主要励磁线圈OB,其电阻为21.7欧姆。与主要线圈一同装在励磁机极上的去磁线圈POB,,其电阻为7.2欧姆。远方控制用的带有调速马达的励磁调整器是由两部分组成,可调整的(电阴值为283欧姆)和不可调整的а与б。其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多电平量化和零点偏移方式、多级积分器串接方式以及局部反馈方式过取样1bitA/D、D/A变换电路。 相似文献
9.
采用纯铜作为阈探测器检测声致核聚变产生的14 MeV中子。根据14 MeV中子与Cu的核反应,选择合适的放射性核素及其特征γ峰作为测量依据。中子辐照时间为50 min,经30 min和198 min冷却,NaI探测器分别测量了超声和非超声下活化铜片的511 keV特征γ峰计数,测量结果显示,采用短冷却时间可测得62Cu的511 keV γ特征峰,γ峰净面积计数增量ΔC均为正值,具有统计意义,在声空化条件下核反应液体中D-T反应产生的14 MeV中子发生率大于在非声空化条件下的;采用长冷却时间可测得64Cu的511 keV γ特征峰,ΔC均为正值,具有统计意义,在声空化条件下核反应液体中D-D反应产生的2.45 MeV中子发生率大于在非声空化条件下的。由此验证了声空化核效应(NEAC),并初步分析了中子成核声空化核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