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67篇 |
免费 | 366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篇 |
综合类 | 959篇 |
化学工业 | 105篇 |
金属工艺 | 9篇 |
机械仪表 | 28篇 |
建筑科学 | 3篇 |
矿业工程 | 5篇 |
能源动力 | 6篇 |
轻工业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2篇 |
武器工业 | 4篇 |
无线电 | 60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5篇 |
冶金工业 | 7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60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92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120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81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183篇 |
2013年 | 176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276篇 |
2010年 | 214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设计一种TDM over IP的技术系统。该系统用FPGA将E1数据包通过串并转换到千兆以太网数据包,经IP网传输到终端设备,再通过并串转换将以太网数据包转换成E1数据包完成传输。经过软件和硬件测试验证了此系统在千兆以太网上传输的可行性,系统没有出现误码,固有输出抖动是0.55UI,最大峰值抖动指标均满足ITU-G.823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3.
4.
王军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Z1):103-105
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阻隔和语义差异随处可见,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这就为翻译工作者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通过对文化阻隔和语义差异的分析、研究,指出翻译时应当注意避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一种不规范的I^2C应用导致器件损坏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7.
An energy-efficient D/A conversion structure combined with a splited unit-capacitor array and an intermittent-sleeping resistor string is presented for low power SAR A/D converter. The energy dissipation and the matching requirement of the D/A conversion network are researched based on Matlab modeling. And its superiority and applicability are proven by the realization of an 8-bit 200kS/s 25.6 μW 65 nm CMOS SAR A/D converter with this proposed D/A structure.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TCP/IP协议作为通信链路层协议,设计了终端-服务器模式的数字语音会议以及同声传译系统方案。给出了系统终端及中央控制单元的硬件结构原理设计,以及系统通信流程设计。该系统可实现多方数字语音会议以及实时同声传译。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代移动通信中,协作多点传输技术因其可以有效提高边缘用户性能而被广泛研究.对于协作多点传输来说,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不同小区间协作来改变边缘用户的性能,从而提升系统性能.针对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的特点,本文是在经典调度算法的基础上改进了的自适应调度算法,此算法在每个时频资源块上灵活的选择较优的传输模式,从而增强系统性能.通过仿真表明了这种调度算法在保持较好公平性的同时,又可以很好的提升平均小区吞吐量和边缘用户频谱效率.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proposes new models of GPU energy consump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ardware architects and graphics programmers by performing an architecture-independent analysis of the classical graphics rendering pipeline which is still in widespread use today. The detailed analysis includes graphics rendering workload, memory bandwid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 . Although the models are derived from classical 3D pipeline, they are extensible to programmable pipelines.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3D graphics rendering, such as the number of textures, vertex sharing, level of details, and rendering algorithms. The proposed models are validated by our simulation study and used to guide our 3D graphics hardware design and 3D graphics programming in order to optimize performan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 our GPU prototypes which have been successfully fabricated in SMIC 0.13 μm CMOS technolog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