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06篇 |
免费 | 157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0篇 |
综合类 | 623篇 |
化学工业 | 4061篇 |
金属工艺 | 52篇 |
机械仪表 | 11篇 |
建筑科学 | 84篇 |
矿业工程 | 60篇 |
能源动力 | 1篇 |
轻工业 | 1083篇 |
水利工程 | 6篇 |
石油天然气 | 315篇 |
武器工业 | 3篇 |
无线电 | 1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59篇 |
冶金工业 | 17篇 |
原子能技术 | 227篇 |
自动化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篇 |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162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54篇 |
2019年 | 124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37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291篇 |
2013年 | 270篇 |
2012年 | 348篇 |
2011年 | 398篇 |
2010年 | 405篇 |
2009年 | 402篇 |
2008年 | 452篇 |
2007年 | 411篇 |
2006年 | 429篇 |
2005年 | 417篇 |
2004年 | 339篇 |
2003年 | 279篇 |
2002年 | 287篇 |
2001年 | 240篇 |
2000年 | 216篇 |
1999年 | 213篇 |
1998年 | 173篇 |
1997年 | 150篇 |
1996年 | 165篇 |
1995年 | 150篇 |
1994年 | 113篇 |
1993年 | 100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77篇 |
1990年 | 65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真丝传统增重技术生产重磅丝绸需消耗大量昂贵的丝纤维,并且制品在悬垂性和组织致密程度方面不免有单薄之感。以意大利为首的西欧诸邦从古时起就因袭真丝增重工艺,一方面补偿了生丝精练中损失的25%左右的重量;另一方面可改善丝织品外观质量。这种人为增加纤维重量的基础是真丝能大量(高达300%以上)吸附丹宁酸或金属氢氧化物,并能耐水洗。处理后重量剧增,而且纤维体积也增加, 相似文献
3.
CR/MMA乳液接枝共聚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乳液接枝共聚法制备CR/MMA共聚物,讨论CR乳液、引发剂、接枝温度、MMA用量对接枝共聚转化率,接枝MMA含量、MMA接枝效率和粘接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表征,该共聚物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4.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7,(3):201-205
以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偶联剂,N,N-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甲酰胺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在海藻酸(SA)分子链上接枝聚乙二醇(PE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EG已经成功接枝到海藻酸分子链上,合成了海藻酸聚乙二醇酯(SAg-PEG)。以SA-g-PEG为原料,以水为溶剂,以氯化钙为凝固剂,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了海藻酸酯纤维,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海藻酸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聚乙二醇酯在纺丝液质量分数3%、凝固浴质量分数5%、挤出速率27s-1、牵伸倍数为2倍的工艺条件下,纤维的力学性能达到1.8cN/dtex。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氯氯化聚乙烯(HCPE)对氯丁橡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及其反应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HCPE能加快聚合速率,提高转化率、接枝效率和接枝度。含HCPE的产物,含有较高分子量的级份,分子量分布较宽,树脂相的分布比较均匀,并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较高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6.
以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成功合成了大分子硅烷偶联剂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MMA-b-PTMSPMA)。利用所制得的大分子偶联剂对玻璃表面进行了接枝改性,对改性后的玻璃表面形态及疏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CuBr2/PMDETA络合物为催化体系,溴化铜(CuBr2)用量为n(CuBr2)/n(单体)=5×10-4时,PMMA段以辛酸亚锡(Sn(EH)2)为还原剂,PTMSPMA段以铜(Cu)为还原剂,用ARGET ATRP两步法成功制备了嵌段共聚物PMMA-b-PTMSPMA。采用"接枝到(graft onto)"方法,在温和的条件下,在玻璃表面接枝上了大分子偶联剂。玻璃表面的接触角可从30°提高到65°,提高了玻璃表面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7.
乳状液由于其优异的界面性质,可以通过贾敏效应控制其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阻力,而基于纳米二氧化硅稳定的乳状液可以获得比单纯表面活性剂稳定的乳状液更加优异的稳定性和界面弹性,但是油田使用的配液水中存在较高的盐含量,由于电荷屏蔽等作用纳米二氧化硅在高矿化度盐水中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导致其在油田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为了提高纳米二氧化硅在盐水中的稳定性,制备可用于油田现场调驱的纳米二氧化硅稳定的乳状液,因此研究中利用低分子量配体[3-(2,3-二羟基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纳米材料二氧化硅表面进行改性,并通过红外光谱、固体核磁以及TEM对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结构表征。动态光散射实验表明改性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流体动力学直径在室温和高达70℃的温度下超过30 d基本保持恒定,说明该改性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纳米材料在含有二价阳离子的浓盐水中的空间稳定性,利用该纳米材料制备了水包油乳状液体系,并进行了矿场应用,措施井组综合含水率由调驱前的96.2%降至91.9%,降低4.3%;井组日产油量由4.6 t增加至8.3 t,日增油量达3.7 t,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该研究对于提高纳米材料在油...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新型湿法球磨表面处理方法改性沉淀法二氧化硅,湿法球磨工艺依靠球磨过程的机械力,代替传统湿法工艺的热处理步骤,促使二氧化硅表面羟基与改性剂反应,选择醇水混合液作为反应溶剂,简化了后处理步骤。利用偶联剂Si69湿法球磨改性二氧化硅,结果表明,改性后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径由48.48μm降低到3.08μm,吸油值提升了8.2%;TG、FTIR和XPS测试结果证明改性剂与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发生了化学接枝反应;复合材料中,BMS(Ball Milled Wet Modified Silica球磨湿法改性二氧化硅)-5%Si69-C样品的拉伸强度为25.57±1.19 MPa,撕裂强度为57.34±1.27 k N/m,与Silica-C样品相比分别提升了37.0%和25.5%;而BMS-7.5%Si69-C样品具有最低的Payne效应;BMS-10%Si69-C样品具有最低的滚动阻力、最佳的抗湿滑性。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自改性热塑性淀粉与接枝后的PCL为基础原料,以环烷油为增塑剂,氢化石油树脂或氢化松香树脂为增粘剂,辅以抗氧化剂,加热混合配制得到一种新型热塑性淀粉热熔胶,研究了不同改性物、不同接枝基团、不同接枝比例对热塑性淀粉热熔胶的粘接性能的影响。对涂布后胶带的初粘力和剥离强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淀粉改性物由甘油、甲酰胺、尿素混合组成,加上接枝基团为PAA,接枝比例在10.8%左右的PCL,最后得到的热塑性淀粉热熔胶具有优异的初粘力、持粘力及剥离强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