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249篇 |
免费 | 6778篇 |
国内免费 | 573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159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5737篇 |
化学工业 | 504篇 |
金属工艺 | 1037篇 |
机械仪表 | 4745篇 |
建筑科学 | 655篇 |
矿业工程 | 691篇 |
能源动力 | 595篇 |
轻工业 | 477篇 |
水利工程 | 438篇 |
石油天然气 | 904篇 |
武器工业 | 1346篇 |
无线电 | 1448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483篇 |
冶金工业 | 484篇 |
原子能技术 | 181篇 |
自动化技术 | 198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3篇 |
2023年 | 2043篇 |
2022年 | 2372篇 |
2021年 | 2493篇 |
2020年 | 2069篇 |
2019年 | 2341篇 |
2018年 | 1337篇 |
2017年 | 1775篇 |
2016年 | 1880篇 |
2015年 | 2209篇 |
2014年 | 3131篇 |
2013年 | 2859篇 |
2012年 | 3409篇 |
2011年 | 3563篇 |
2010年 | 3352篇 |
2009年 | 3547篇 |
2008年 | 3543篇 |
2007年 | 2967篇 |
2006年 | 2559篇 |
2005年 | 2313篇 |
2004年 | 1948篇 |
2003年 | 1666篇 |
2002年 | 1231篇 |
2001年 | 1029篇 |
2000年 | 836篇 |
1999年 | 718篇 |
1998年 | 619篇 |
1997年 | 566篇 |
1996年 | 519篇 |
1995年 | 429篇 |
1994年 | 329篇 |
1993年 | 306篇 |
1992年 | 288篇 |
1991年 | 264篇 |
1990年 | 218篇 |
1989年 | 238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传统退化指标对周期性故障冲击缺乏敏感性和鲁棒性,无法实现风力机轴承退化过程的适时跟踪以及剩余寿命的准确预测,提出了基于包络谐噪比(envelope harmonic-to-noise ratio,简称EHNR)和无迹粒子滤波(unscented particle filter,简称UPF)相结合的风力机轴承实时剩余寿命预测方法。首先,通过计算振动信号的EHNR监测轴承的早期退化点,并提取EHNR的趋势特征作为退化指标;其次,以轴承历史数据构建退化模型,利用UPF算法更新模型参数,实现对轴承退化状态的跟踪和预测;最后,使用实际风力机轴承监测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适时启动寿命预测机制,有效解决传统粒子滤波算法的粒子退化问题。与常用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简称SV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简称BPNN)的预测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为大型风力机组的健康管理和可靠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遗传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易产生早熟现象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D~* Lite遗传算法。该算法将D~* Lite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通过引入碰撞系数和可视检测技术以提高路径安全性,寻找最短路径。在遗传算法设计中加入动态调整交叉与变异概率,以解决算法在路径规划中因陷入局部最优值而不能到达目标点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验仿真可知:与蚁群算法和免疫遗传算法相比,改进的D~* Lite遗传算法执行效率高,可以快速规划出全局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针对雷达导引头末制导阶段抗干扰技术,建立了典型的距离-速度拖引干扰模型,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研究了基于速度、加速度、过载等指标的干扰目标智能识别技术。首先建立距离-速度拖引干扰模型,通过引入弹目相对距离、径向速度、高低角与方位角建立了系统跟踪模型。其次,给出了基于UKF实现目标跟踪与识别的滤波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径向速度、径向加速度、角加速度与过载为评价指标,建立了目标智能识别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典型的目标运动模型(目标跃升),对目标施加的四次距离-速度拖引干扰(两次前拖、两次后拖)进行目标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利用UKF滤波信息能够有效实现对距离-速度拖引干扰下的干扰和目标智能识别,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识别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