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31篇 |
免费 | 1423篇 |
国内免费 | 39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9篇 |
综合类 | 1307篇 |
化学工业 | 2988篇 |
金属工艺 | 141篇 |
机械仪表 | 145篇 |
建筑科学 | 351篇 |
矿业工程 | 21篇 |
能源动力 | 105篇 |
轻工业 | 15986篇 |
水利工程 | 25篇 |
石油天然气 | 133篇 |
武器工业 | 5篇 |
无线电 | 126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29篇 |
冶金工业 | 117篇 |
原子能技术 | 134篇 |
自动化技术 | 3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3篇 |
2023年 | 650篇 |
2022年 | 756篇 |
2021年 | 732篇 |
2020年 | 659篇 |
2019年 | 730篇 |
2018年 | 507篇 |
2017年 | 653篇 |
2016年 | 674篇 |
2015年 | 808篇 |
2014年 | 1061篇 |
2013年 | 945篇 |
2012年 | 1220篇 |
2011年 | 1268篇 |
2010年 | 1127篇 |
2009年 | 1009篇 |
2008年 | 1430篇 |
2007年 | 1076篇 |
2006年 | 961篇 |
2005年 | 856篇 |
2004年 | 741篇 |
2003年 | 703篇 |
2002年 | 574篇 |
2001年 | 452篇 |
2000年 | 453篇 |
1999年 | 370篇 |
1998年 | 271篇 |
1997年 | 267篇 |
1996年 | 232篇 |
1995年 | 157篇 |
1994年 | 165篇 |
1993年 | 108篇 |
1992年 | 125篇 |
1991年 | 101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102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51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来源于嗜热地衣芽孢杆菌葡聚糖酶与底物的识别机制,本文通过利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计算的方法研究了葡聚糖酶与二聚糖小分子之间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葡聚糖酶与底物的接触数较大并且距离较少,这说明其结合较为紧密;通过能量拆分,我们可以得出,Gly46、Leu63、Gln67、Tyr68、His73、Thr124、Gly125和Gln129是对结合二聚糖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并且His73和Thr124与二聚糖分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氢键,这将有助于葡聚糖酶与底物的结合。本研究以期为葡聚糖酶分子结构后续的理性改造和高效利用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Planning》2015,(6)
目的探讨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健康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身体测量和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与不同种族人群进行比较。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99例健康维吾尔族人群(男性38例,女性61例)LPL基因PvuⅡ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新疆99例健康维吾尔族人群中以P+等位基因多见,频率(52.02%)高于P-等位基因频率(47.98%),三种基因型中以P+P-基因型最为多见(61.62%),其次为P+P+基因型(21.21%),最低是P-P-基因型(17.17%),且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中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中P-P-基因型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P+P+和P+P-基因型组,各基因型与空腹血糖有显著性差异(χ~2=3.411,P<0.05),在女性中P-P-基因型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P+P-和P+P+基因型组,各基因型与总胆固醇有显著性差异(χ~2=4.669,P<0.05),其他各项身体测量和生化指标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LPL基因PvuⅡ酶切位点多态性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与海南汉族人群、大连汉族人群、郑州汉族人群、海南黎族人群等不同民族人群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与日本、中国汉族、韩国、阿拉伯、土耳其等不同种族人群比较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而与芬兰和印度人群比较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PL基因PvuⅡ酶切位点P-P-基因型和P+等位基因在健康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可能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等血脂水平相关联。 相似文献
5.
6.
7.
低温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部分酶学性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南极乔治王岛冻土来源的76株低温细菌中筛选到13株低温脂肪酶产生菌,对其中的BTsl0022菌株进行鉴定。通过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菌株RTsl0022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但与已定名的假单胞菌有一定的差异,与未定名的Pseudomonas sp.PsB的亲缘关系最接近,故将其暂定名为Pseudomonas sp.BTsl0022。对该菌脂肪酶的酶学性质初步研究表明,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4℃,对热敏感,60℃处理30min仅残留25%酶活性,酶的适宜作用pH范围在7.0~9.0,最适pH为8.0。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