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7篇
  免费   1139篇
  国内免费   475篇
电工技术   425篇
综合类   922篇
化学工业   416篇
金属工艺   333篇
机械仪表   610篇
建筑科学   626篇
矿业工程   583篇
能源动力   204篇
轻工业   91篇
水利工程   205篇
石油天然气   4310篇
武器工业   294篇
无线电   141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45篇
冶金工业   185篇
原子能技术   149篇
自动化技术   974篇
  2025年   129篇
  2024年   326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437篇
  2016年   508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577篇
  2013年   567篇
  2012年   789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575篇
  2009年   645篇
  2008年   541篇
  2007年   727篇
  2006年   734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452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rgonomics》2012,55(7):968-981
The aims of the study were to: 1) create work organisation constructs for forest machine operators; 2) examin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work organisation constructs and different ergonomic outcome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among forest machine operators in six European countries and was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n = 358).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was us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struct measures of work organisation. The EFA resulted in a five-factor structure. The factors were named ‘job control’, ‘variation’, ‘job rotation’, ‘breaks’ and ‘rate of work’. Thre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separately for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job satisfaction,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 and headache/sleeping problems. All regression analyse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overall models. The highest explained variance among the dependent variables was found for job satisfaction (R = 0.51, i.e. ‘large’ effect size).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of the work organisation constructs varied in the models, but ‘job rotation’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in all regression models. The results may be used as a source for ergonomic improvements to work organisation. The present study was performed as part of the EU project ‘ErgoWood’, which resulted in a European handbook for mechanised forest operations (Gellerstedt et al. 2005 Gellerstedt S. Lidén E. Bohlin F Health and performance in mechanised forest operations The 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epartment of Forest Products and Markets Uppsala 2005  [Google Scholar]). The results delivered part of the evidence base for a toolbox in this handbook regarding changes in work organisation to improve health an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
详细叙述了终端的音频指标要求和测试调试方法,之后基于Infineon平台的一个实际项目中,论述了如何测试和配置控制数据全过程,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GSM手机音频方面的技术标准和电路调试过程.  相似文献   
3.
马北一号油田为底水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较差。为提高采收率,采用顶部注烃气重力驱技术理念,在油田首次开展了2个井组注气实验。及时掌握注气后气液界面移动情况,对于优化射孔生产方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PNN测井在套管井中监测地层气液界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主要通过长短源距探头计数率叠合,在气层出现较明显的离差进行判断和分析。在马北一号油田开展时间推移PNN测井26井次,及时掌握了试验井组气液界面运移情况和受效方向,为进一步优化生产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出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法通过计算有序序列最大类间方差、最小类内方差以实现测井曲线分层,弥补最大类间方差法只能将序列分成2类的缺陷。数值形式表示的曲线不便于对比的描述,提出将数值曲线序列提取特征并转换成离散的、相对抽象的字符串序列的方法,并以具有可以得到全局最优解特点的动态规划法为理论基础进行曲线对比。使用胜利油田地质科学院提供的真实地质数据,验证利用字符串进行动态匹配进行曲线对比在地层对比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对地层缺失、地层尖灭和地层逆序的情况均适用,且具备简化特征提取、对比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库车前陆盆地深层砂岩气藏表现为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特征,由于钻井取心少,评价复杂岩性储层存在困难。元素俘获测井(ECS)利用矿物成分获取地层岩性和骨架参数,能够指导评价复杂岩性地层。利用元素俘获测井获取的元素干重百分比,建立反演矿物模型求取矿物的含量。用ECS测井资料获得的矿物含量计算地层变骨架密度(地层骨架密度随深度变化而变化),再计算地层孔隙度,其孔隙度结果与岩心孔隙度基本吻合,验证了ECS测井技术求取地层孔隙度方法的可靠性。对库车前陆盆地深层7口井已知数据的验证,提高了地层孔隙度的解释精度。实践表明,ECS测井技术用于求取塔里木盆地库车深层致密砂岩地层中的储层参数,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矿化度地区,一种改进的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测井仪已研制成功.它利用3He计数管测量热中子,BGO晶体替代NaI晶体,使得探测效率明显提高;在源室和BGO探测器之间加一屏蔽层,使得信噪比提高;双探测器同时测量热中子和次生中子伽马,双向差异解释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地层骨架和泥质的影响,解释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庆油田现场存在的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同位素沾污、地层大孔道、注聚井注入剖面测试等问题,本着实用、配套的原则,重点发展了多项特色生产测井技术。“十五”期间开展了新型同位素载体、五参数组合测井技术、氧活化测井技术、聚驱注入剖面测井技术、示踪相关流量测井技术等课题的攻关,取得了一批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本文在总结大庆油田监测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和突破性认识的基础上,指出了监测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科研攻关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神经网络的LM算法确定碳酸盐岩声波孔隙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碳酸盐岩声波孔隙度是测井解释中的一个难题,传统方法是利用平均时差公式经过适当校正或使用声波、中子、密度等两种以上的测井资料求取,在具体使用中误差较大且很不方便。为此,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提出一种确定碳酸盐岩声波孔隙度的神经网络方法,主要步骤包括:样本信息的预处理、网络结构的设计、采用LM算法的网络学习训练、碳酸盐岩声波孔隙度的确定。仿真实验和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快速稳定,其结果与真实值吻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BP神经网络进行裂缝识别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裂缝系统是个复杂的地质体,其储层物性(主要是渗透性)的改善作用是非线形的,各种评价参数与裂缝发育程度之间的关系也是非线形的,导致对裂缝进行定量评价十分困难,单纯依靠常规测井资料进行裂缝识别,存在主观不确定性及多解性;成像测井虽然直观准确,但成本较高。本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开展了常规测井资料识别评价裂缝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裂缝性储集层常规测井识别,与成像测井对比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测井资料确定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井液密度是保持井眼稳定的关键参数。本文从直井井壁应力分布和岩石破坏准则出发,系统地阐述了利用测井资料确定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利用某油田一口井的资料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测井资料能准确地确定安全钻井液的上限和下限,为钻井工程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