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声景作为感官景观的重要组成之一,已吸引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同时也推动了声环境和风景园林学领域的蓬勃发展。概述当代声景概念和相应ISO国际标准的缘起,然后从城市空间中声景元素的分类、气候和植被对声景的影响、声景交互研究的方法、声景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声景的优化方法和声景新兴技术的应用共6个方面梳理了当代城市声景主要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当代城市声景理论与方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包括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理论和方法有限的适用性、声景交互的潜力以及新兴技术的运用,以期为未来城市声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3.
针对当前景观设计领域中"视觉至上"的倾向,引入并阐述声景的概念,提出声景应当成为重塑城市景观的重要切入点,并就声景规划设计的层次、途径及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城市景观的进一步深化与提升提供新的视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声景有赖于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对各种声音的评价,乡村声景的宁静特质为“聆听”提供了更多体验空间.基于声音与听者的关系,采用实地调查、声漫步、访谈问卷等方法,对环境声谱进行了案例分析,对主观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村民对乡村环境常被感知到的声音声舒适评价先增高后降低;不同地区村民对交通声的评价无显著差异性:乡村人群对乡村环境中出现较多的交通声、家畜鸣叫声的声喜好与城市人群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对绵阳花园小区声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小区规划、绿化、自然声三方面探讨了该小区声环境状况,并针对性地提出营造良好的小区声环境的措施,以期为居民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历史声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是连接自然与人文、过去与现在、有形与无形的媒介,是城市空间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无形的历史见证。探究近代城市空间中历史声景的发展变迁,旨在深度挖掘城市文化景观的人文属性,多维度拓展历史城市保护的内涵。方法以近代汉口为例,通过历史文献调研,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视觉分析、对比研究等方法,解读汉口在不同时空环境下历史声景的氛围特点。结果揭示了城市空间中历史声景的变迁与转化特征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表明近代城市声景的历史性变迁是“故乡性”与“异乡性”的二元并立。结论引导城市更新综合考虑城市原有声音环境以提升城市归属感,有利于城市空间历史记忆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Michael Fowler 《Digital Creativity》2013,24(4):275-287
NURBS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modelling has become a ubiquitous tool within architectural design praxis.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three projects that utilise NURBS modelling as a means for which a musical system's inherent spatiality is visualised. There are numerous precedents for which architectural form is a derivation of a musical system, or a musical system is proportionally informed by architectonic gesture. I propose in this article three NURBS modelling methodologies: for the spatial analysis of Karlheinz Stockhausen's sound projection geometries in Pole für 2; for a spatial realisation of John Cage's indeterminate work Variations III; and for the generation of a surface manifold informed by musically derived soundscape data from the Japanese garden Kyu Furukawa Teien. Rather than seeking to translate music into inhabitable architecture, or architectonic form into music, I highlight an approach that produces an interstitial territory between discourses on architecture and mus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8.
城市开放空间声景观形态构成及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当前景观规划中以视觉为中心的倾向,引入了声景观设计的新方法.通过对日本佐贺森林公园声景观进行的现场调查,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城市开放空间声景观的构成要素,阐明了各要素好感度和协调度的主观评价,解析了声景观空间分区及其特征,计算出各构成要素的重要性权重.把该分析结果运用到中国嵊州艇湖水城的声景观设计中,提炼了正负设计手法,对声景观的各要素及其空间构成进行了全面设计.结果表明,该声景观设计方法可以把景观固有的听觉要素进行明确地认知和表现,使声景观成为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规划中的要素,能够实现多角度的设计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城市慢行系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声景品质直接影响人们的游览体验。基于福州市鼓楼区19条慢行街道获取多源数据,从声级与声源、空间形态、视觉环境和功能业态4个维度探讨潜在影响慢行系统声景的主要因素,构建城市慢行系统声景品质预测模型并对比预测结果。结果表明:1)声景愉悦度与15个指标显著相关,影响较大指标包括声源变异量均值、谈话声和谐度;2)声景丰富度与11个指标显著相关,影响较大指标包括绿地形状指数、谈话声优势度;3)声景品质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整体拟合优度均大于90%,预测精度高于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