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啤酒的泡沫性能表现在起泡性、泡持性和附着力上。啤酒的泡沫性能与使用原料、制麦工艺、酿造工艺以及酵母的性能和状态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结合实际生产情况,阐述影响啤酒泡沫的因素,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宋宏伟;李慧蓉;王哲;程玉杰;马涛;李运刚 《热加工工艺》2020,(16):60-63
以3种具有不同Nb含量的Fe-28Mn-10Al-1C-x Nb(x=0、0.1、0.3)高锰轻质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Fe-Mn-Al-C-Nb系轻质钢在3.5%NaCl腐蚀溶液中的耐腐蚀性;并伴随扫描电镜(SEM)观察腐蚀后的组织形貌,探究了不同Nb含量对Fe-Mn-Al-C系轻质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铌Fe-Mn-Al-C系轻质钢相比于Fe-Mn-Al-C系轻质钢基体具有更正的腐蚀电位,即随着含铌量的增加,轻质钢的耐腐蚀性逐渐增强。添加的铌含量与腐蚀电位的关系为E=-0.55357+0.60929ω(Nb)。 相似文献
5.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是一种主动的风险评估技术,其主要目的是根据其风险水平对故障模式进行排序,并执行后续行动以消除或减轻其后果.为克服传统FMEA技术通过风险优先级数(RPN)来确定关键故障模式带来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集成多准则决策(MCDM)方法,即将直觉模糊层次分析过程(IFAHP)与改进的模糊多属性理想现实比较分析(FMAIRCA)相结合.首先,本文通过IFAHP方法来计算风险因素权值;然后,使用本文提出的改进FMAIRCA模型推导出故障模式的排序;此外,在整个过程中还考虑了专家的客观权重;最后,考虑FMEA领域中的一个案例来验证所提出的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为FMEA的风险评估提供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李慧蓉;程玉杰;马涛;李运刚 《热加工工艺》2021,(18):19-24
固-固相复合法制备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具有生产规模大、投资成本低的优势。目前常见用于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固-固相复合法包括爆炸复合、轧制复合、扩散焊接复合及粉末冶金复合法。通过对比和分析上述几种制备方法的工艺原理及研究现状,提出目前对于固-固相复合法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固-固相复合法制备铜/钢双金属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9.
任强;崔凌霄;刘玉宝;程玉杰;张立峰 《炼钢》2025,(3):71-80
对无取向硅钢进行稀土处理可以改性钢中夹杂物进而提升软磁性能。在固态钢中稀土夹杂物能够与钢基体中溶解元素发生反应,从而引起夹杂物形貌、成分和尺寸的变化。通过加热试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含铈质量分数53×10-6的无取向硅钢中Ce2O2S和CeAlO3夹杂物转变行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的夹杂物自动分析系统定量地分析了钢中夹杂物的尺寸、数量和成分的变化。研究发现,钢中的CeAlO3和Ce2O2S夹杂物在1 200~1 300℃加热时会和固态钢中的硫和铝元素发生反应,生成Al2O3-Ce2S3复合夹杂物;当加热温度为1 400℃时,Ce2O2S夹杂物转变为CeAlO3-Ce2S3,而CeAlO3夹杂物不发生转变;当加热温度达到1 500℃时,Ce2O2S和CeAlO3夹杂物都不会转变。随着温度从1 300℃升高至1 600℃,夹杂物的转变程度逐渐降低,夹杂物中a(Al+S)/a(Ce+O)的值从1.17降至0.25。1 200℃时随着加热时间从1 h延长至5 h,a(Al+S)/a(Ce+O)的值从0.25增加至1.33,夹杂物的转变程度逐渐增加。在1 200℃加热1 h内,夹杂物转变速率最快,延长加热时间至5 h,夹杂物成分趋于稳定。试验结果和热力学计算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