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韩丽  李梦洁  乔妍 《电网技术》2022,(7):2750-2758
相较于风电高频分量较高的随机性,风电的低频波动分量更能代表风电的未来走向。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低频波动挖掘和高频校正的风电超短期预测方法。为解决在全部低频过程中利用输入风电序列直接挖掘相似过程时出现的模式不匹配的问题,采用分类挖掘的方式。首先将低频波动过程划分为上爬坡、下爬坡、低出力、恒出力和其他5类模式,根据历史风电数据分别获取5类模式集。然后考虑输入序列的波动变化趋势将其截取为目标序列,在判断目标序列所属类别的基础上,挖掘所属模式集中的相似波动过程,进而得到相似波动的未来趋势,将其组成未来趋势矩阵。为解决直接依据低频分量得到预测结果的高频分量缺失问题,以未来趋势矩阵为输入,以风电实际值为输出,建立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short-termmemory,LSTM)的高频校正模型,利用LSTM模型学习低频波动性输入与实际输出的关联性,弥补低频波动模式中的高频分量,使得模型预测结果既利用波动性挖掘保证模式相似的准确性,又学习了高频分量保证风电功率的完整性。最后,以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提供的加州海岸某风电场数据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风电功率的区间评估精度,结合预测误差数据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分类的区间评估方法。首先,引入K-means聚类算法,以欧氏距离为聚类指标对风电预测误差的整体水平进行分类。然后,建立误差区间评估模型,以风电功率数据和历史预测误差为模型输入,以预测误差区间为输出,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模型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联。最后,利用Elia网站风电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其他评估模型和传统的误差概率分布方法相比,所提方法更能抓住误差数据的特性,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风电功率区间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95%乙醇提取板蓝根,并用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依次萃取,醇提后药渣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备粗多糖。采用铁氰化钾还原反应、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三种抗氧化模型,比较上述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并考察抗氧化活性与总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板蓝根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与总糖含量相关性较小。其中,氯仿萃取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IC50值分别为3.38、0.19mg/mL,是从板蓝根中筛选非多糖类天然抗氧化剂的重要部位。醇提后药渣通过水提醇沉法制得的粗多糖部位总糖含量最高,为18.66%。板蓝根所具有的抗氧化活性可能是该药发挥解"内毒"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郑琳  乔妍 《中国科技博览》2009,(24):283-284
随着高校贫困生比例逐年增高,国家为贫困生推出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这成为解决大学生学费问题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助学贷款还贷违约现象已严重制约其发展,本文从大学生视角分析违约原因,提出了国家助学贷款成本有效回收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优化运行对预测误差区间评估结果越来越高的可靠性要求,改善传统的区间评估方法在发生小概率风电爬坡事件时较差的适应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爬坡特征分类和云模型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区间评估方法。通过对每类数据分别建立模型以提高不同爬坡类型下评估方法的适应性。首先,利用改进的旋转门算法识别爬坡后得到爬坡特征,并基于爬坡特征对预测误差进行分类,对上爬坡类误差和下爬坡类误差分别建立云模型,对非爬坡类误差采用K-means算法得到不同预测误差类型所对应的区间范围。然后,以风电功率和爬坡特征数据共同作为模型输入,以预测误差类型为输出,建立评估模型,从而得到风电功率预测误差评估区间。最后,利用Elia网站的风电数据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风电功率误差区间评估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水润滑条件下SiC陶瓷的摩擦性能。方法 通过对剪切力矩和摩擦因数的测试和计算,结合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试件表面的磨痕形貌及元素含量分布,分析转速、载荷和织构排布方式对变深度水滴型织构在SiC表面摩擦因数、磨损特征和摩擦化学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 在变深度动压弹流润滑和摩擦化学反应的协同作用下,单侧水滴型织构试件在润滑介质从小端流向大端时可以实现更好的润滑性能,并且随着转速从200 r/min升至900 r/min,稳定摩擦因数从0.004增至0.068,远低于相同工况下斜槽型织构和无织构的光滑表面试件。对于水滴型织构,当润滑介质从大端流向小端时,其呈现的摩擦因数与无织构表面光滑试件的摩擦因数相近,维持在0.014~0.114。双侧水滴型织构在重载时具有更优异的润滑减摩效果,在200~900 r/min的转速范围内,能够提供稳定且较小的摩擦因数。结论 在SiC材料表面设计具有变深度特征的水滴型织构,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润滑减摩效果,特别是当润滑介质从织构较浅处流向较深处时,可以促进SiC试件表面的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的氧化物薄膜会覆盖在试件表面形成保护层,使SiC陶瓷的摩擦学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了解和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最常用的办法。而考试作弊现象的不断发生,已成为学校学风、校风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种种考试作弊现象背后的心理因素入手,来探讨制止作弊之风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