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工期延误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一方面,事后控制和无缓冲区方法不足以应对工程进度风险,有缓冲区的应变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另一方面,目前根据工作持续时间按固定比率设缓冲区的方法未考虑各种工作的具体情况。文章根据工作信息流理论提出了设双缓冲区的方法,即在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设前缓冲区和后缓冲区,并提出根据不同缓冲区的用途和工程变更的预测确定各缓冲区长短的方法。建立了项目工作实施过程系统动力学模型,演示了双缓冲区在调节工期压力、消除工期延误、减少潜在变更影响进度等方面的作用。双缓冲区方法是有效实施进度事前控制,保证项目及时完成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2.
农村电网35 kV输电线路工程造价评价指标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输电工程造价评价指标已逐渐难以满足当前造价管理和项目评价的需要,亟待提出经过改进的更合理的评价指标。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村电网1998-2006年30个新建35 kV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数据为统计样本,应用ABC分类法对影响35 kV输电线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并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独立性分析,再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确定每个因子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5 kV输电线路综合线路长度造价评价指标。经实际工程验证,所建立评价指标较之传统指标的准确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工程变更是导致建设项目工期延迟和费用超支的重要原因。变更识别得越早,越有利于项目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来减缓变更对项目的不利影响。提出应用基于工作的依赖结构矩阵(DSM)进行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变更的预先识别。其中,基于工作的DSM用于表述每个工作之间的信息流;依赖关系图用于表述工作和非工作因素之间的信息流。并使用返工概率、返工百分比等对信息流建立了量化模型。利用Matlab7.1开发平台建立了建设工程变更预测系统,并应用于实际案例,输出结果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可为建设工程变更管理提供新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