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准确定位贴片后印刷电路板(PCB)上电子元件的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方差环形投影的图像快速匹配算法。先将输入图像用小波变换分解为不同尺度的低频图像,之后利用方差环形投影特征做序贯相似性检测得到一系列可能的匹配点,最后在这些点上作相关匹配运算,获得其准确的位置。实验证明该算法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又保持了匹配的精度,而且对图像的旋转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全自动锡膏印刷机人机界面的图形化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LabVIEW的图形化编程环境,开发了一种全自动锡膏印刷机的人机界面.基于LabVIEW中的状态机结构及事件驱动编程,提出了一种将控制集中在数字小键盘上实现的方法.应用Sub Panel的动态调用(Dynamic Load)功能,满足了锡膏印刷机对复杂人机界面的友好使用要求.实验证明,本文设计的人机界面高效,稳定性好,便捷易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多引脚类贴装器件炉前检测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针对引脚特征的检测算法.首先分析了多引脚类器件在结构光下的特征;然后设计了一种差分算子,提取引脚的水平和垂直差分,接着对差分值作积分投影,从而避免了设置边缘阈值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大邻域梯度法和滑动滤波窗算法定位引脚位置;最后提取引脚的面积特征并引入模式匹配...  相似文献   
4.
基于边缘和颜色特征的贴装晶体管类元件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检测贴装后的晶体管类元件,提出了一种基于元件边缘与颜色特征的检测算法.首先建立了元件在三色(红、绿、蓝)结构光下的模型,分析其特征;然后提取图像的边缘,在利用线滤波器和矩形滤波器过滤掉干扰边缘后,连接候选电极边缘,并引入HSI空间的颜色特征定位电极区域,再分析电极特征并确定元件贴装类型;最后基于投影的方法对元件主体进行匹配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有效地检测缺件、偏移、歪斜、错件等晶体管类元件常见的元件缺陷.  相似文献   
5.
以耳机孔壁弹性触点为研究对象,介绍并开发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系统的原理及方法;利用CCD相机采集图像,经图像预处理、相关性搜索、特征边缘提取等算法处理完成弹性触点高度的测量,实现对耳机孔壁弹性触点高度的自动检测。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本套机器视觉系统实现对孔内壁弹性触点高度的精确快速检测,检测精度在±0.006 mm以内,这种新的检测方法对耳机孔壁弹性触点高度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平面3自由度PRP并联机构的纠偏平台模型.从印刷机及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该平台模型的坐标转换系统,提出了定位偏差消除方法.通过逆运动学分析,给出了平台驱动量的求解方法.应用基于理论分析模型的实验修正方法对平台传递函数矩阵进行优化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纠偏平台模型正确,平台的定位精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线束防护套自动化生产需求,设计一套包含视觉检测的线束防护套剪尾装置。阐述了装置的整体设计方案,介绍了机械传动部分、电气控制部分和视觉检测部分。针对防护套的特征,采用双线性插值法获取边缘点的灰度信息,利用图像一阶导数进行边缘点提取并依据结果进行边缘拟合,实现了防护套的快速定位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生产的产品尺寸误差小于0.2 mm,单个产品在线检测时间小于等于80 ms,检测效率是人工的2倍,满足生产现场的精度和时间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综合边缘和颜色特征的IC类贴装期间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IC类贴装元件检测的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积分投影和统计颜色统计特征的检测算法。首先分析了元件在三色(红、绿、蓝)结构光下的特征;然后以Sobel算子提取图像的水平和垂直边缘,接着对边缘作积分投影,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大邻域梯度法和滑动滤波窗算法定位引脚的水平和垂直边界,并检测缺件、错件、偏移、歪斜等缺陷;最后引入HSI(色度、饱和度和亮度)空间的统计颜色特征,完成对翘脚,极性错误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有效的检测IC类元件常见的缺陷,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阻容类元件在结构光下的特征,提出了一种炉前检测算法.利用设计的一种差分算子,提取元件的差分,对差分值作积分投影,然后定位元件位置并提取元件几何特征;引入元件的颜色特征,实现了对阻容类元件缺件、偏移、歪斜和错件等缺陷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满足检测系统准确性和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伺服电机作为全自动线束端子组装设备驱动、控制和机械传动的主要联系环节,其控制系统的优劣决定了整个设备的性能。结合端子组装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端子组装设备中重要的伺服系统建立了控制数学模型。为了得到较优的控制器参数,对粒子群算法(PSO)搜索寻优进行了改进,通过PSO对PID控制器进行参数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PID控制器设计多电机功率平衡控制策略。仿真验证表明:改进粒子群算法能有效实现多电机功率平衡控制,在负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控制策略能够控制每个电机的输出实现均衡分配负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