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水利工程   62篇
无线电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近年来发生泥沙淤积严重的问题,建立了武定门闸河段物理模型,设定两种方案进行悬沙冲淤试验,分析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工程对闸上游的减淤作用。结果表明:方案1(将闸门至上游6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2年8个月的水沙过程,整治段淤积量减少30.4%;方案2(将闸门至上游240 m开挖至设计断面),设置导流墙后,经过1个典型水文年,整治段淤积量减少50.8%,经过2个典型水文年,淤积量减少44.0%,减淤幅度下降,河床趋于形成新的冲淤平衡,断面地形也趋向于均匀分布;设置偏转角为15°的导流墙对武定门闸上游河道有显著的减淤作用,有助于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  相似文献   
2.
含植物明渠流动分区和特征尺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是生态河流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植物的存在,改变了水流的紊流结构。由于流动沿垂向具有较强的不均匀性,对于含植物明渠紊流统计特性的描述,至今未有公认的、统一的沿水深分布表达形式。因此,对含植物明渠流动分区和各区特征尺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回顾了无植物明渠和含植物明渠流动分区及特征尺度研究的主要成果,重点对基于流速分布和紊流结构两种方法确定的分区和特征尺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将涡结构与流动特性参数分布规律相结合进行流动分区,在各区确定合适的特征尺度,进一步探究分区界限及流动特征尺度的影响因素及具体影响,建立普适的紊流统计特性分布规律是今后含植物明渠紊流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水流运动的数学模型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出现了大批商用软件.HEC-RAS和MIKE11作为最常用的一维水流模型商用计算软件,被广泛用于计算不同水文条件、工程前后河段的水流运动,并均有较好的计算结果.然而,两种软件从模型假设、建立到运行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着重以HEC-RAS和MIKE11对河道糙率的不同计算方法为出发点,利用赣江外洲至南昌段实测地形和水文资料进行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两种软件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4.
泥沙表面特性及其对磷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沙颗粒的表面特性是影响泥沙吸附污染物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采用筛分和吸管法将混合泥沙分成了4个粒径组(粘粒和细粉沙组D1、中粗粉沙组D2、砂粒组D3和D4),并通过化学萃取法去除泥沙颗粒上的氧化物和有机物质等活性组分,而后研究了不同粒径清洗沙样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变化及不同粒径下泥沙平衡吸附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泥沙的中值粒径与比表面积呈指数关系,当粒径减小到粘粒或细粉沙时,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在各个水相初始磷浓度下,泥沙对磷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且存在最大吸附量.  相似文献   
5.
甬江洪枯季水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10年7月(洪季)及2011年1月(枯季)甬江水文、泥沙观测资料,从潮位特征、涨落潮历时、流速、潮量、含沙量分布和输沙能力等方面分析甬江洪枯季水沙特性.分析表明:(1)甬江洪季最高潮位、最低潮位、平均潮位和最大潮差略大于枯季.(2)洪季大潮的平均涨潮历时比枯季长,平均落潮历时比枯季短,小潮时则相反.(3)甬江洪枯季断面垂线平均流速表现为大潮大于小潮,落潮大于涨潮,流速沿程增加,进潮量与涨潮差线性相关;(4)断面垂线平均含沙量呈现枯季大于洪季、大潮大于小潮的特征,且含沙量的垂线分布为Ⅱ型;引入背景含沙量,建立了洪、枯季的水流输沙能力公式.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个热-力-扩散-反应强耦合相场模型来研究热压烧结制备工艺对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中金属间化合物生长规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温度下各个界面反应层(Ti3SiC2/Ti5Si3Cx/Ti5Si3Cx+TiC/TiC)的厚度生长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增大外加压力能促进界面层厚度的生长,但对其中抗拉强度最低的Ti5Si3层的生长起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使各界面反应层由周向拉应力状态逐渐转变为压应力。温度的升高使断裂韧度最大的Ti3SiC2层厚度增大,但也使总界面层和Ti5Si3层的厚度增加。因此,在制备工艺上适当增加压力并选择合适的温度,得到厚度适宜的界面反应层的同时,尽可能使Ti5Si3层变薄和Ti3Si...  相似文献   
7.
透水四面体框架群防护特性及其与抛石防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水四面体框架群能降低其附近的水流流速、耗散水流的能量,起到减速防冲和促淤的效果,同时也可以保护床沙、抑制局部冲刷.不同的抛投密度防护效果也不同,随着抛投密度的增加,其防护效果几乎线性增强,但达到一定限度后将不再增加.抛石防护是使用历史较早、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桥墩局部冲刷防护措施.抛石防护就是将所选石料布设于桥墩周围床面上,用以提高桥墩周围河床床面的抗冲能力.抛石防护主要工作原理是保护床沙、增加其起动或扬动流速;增大桥墩附近局部糙率、减小局部流速.本文采用多组水槽清水冲刷试验,对比分析了透水四面体框架群在不同抛投密度条件下的防护效果差异,及其与抛石防护桥墩局部冲刷的最大深度及其整体防护效果的优劣,为四面体框架群和抛石防护的应用提供一些决策所必须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遗传算法在河网糙率参数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糙率参数是河网水流数值模拟的关键问题.该文基于与河网水动力学模型耦合的遗传算法建立了河网糙率参数优化反演模型,并应用于韩江三角洲河网的糙率参数反演中.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在河网糙率参数的反演中是可行的,且具有精度高、收敛快和易于计算机实现的优点,有效地克服了试错法和传统优化反演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虚拟仪器技术在水流测试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介绍了基于图形化设计语言LavVIEW的虚拟仪器技术在水流测试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虚拟坐标架控制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卧倒六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神经网络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在通过大量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的基础上,建立了卧倒门启闭时升船机承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的神经网络计算模型(NNCM-MFWS-SLC-TGO)。根据岩滩升船机和三峡升船机的模型试验资料对网络模型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卧倒门启闭时承船厢内水面最大升降值的初步预测。通过实测,计算结果与测试数据是基本吻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