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4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异形凹槽螺旋槽管传热及流动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在螺旋槽管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新型强化管一异形凹槽螺旋槽管,对5根不同结构参数的异形凹槽螺旋槽管的换热特性和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时Re在8000-30000间,所有实验数据均在管外冷凝条件下获得的,对大量实验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异形凹槽螺旋槽管的传热系数及摩擦系数的统计关联式,分析了影响异形凹槽螺旋槽管传热与流阻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换热器的设计及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纳米光催化技术应用于治理空气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TiO2纳米光催化处理室内空气污染物质的反应机理,并以室内空气中常见的几种有机污染为例,分析了单一污染物的初始浓度、空气湿度、紫外光强度和正面空气速度等因素对光催化氧化速率的影响,综述了现今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油介质作用下旋流管式换热器强化传热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相机油为介质 ,固定水的流速及两侧的进口温度不变 ,通过改变机油的流速来测定不同工况时油的出口温度的方法对光滑管、W形及勺形旋流管式三种换热器的传热及流动阻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到换热器的传热准则关联式和压降随流速变化的流阻关联式 ,为以油为加热和冷却介质的换热器的设计及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由试验结果知 ,W形及勺形旋流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明显优于光滑管式换热器 ,低流速时又以W形旋流管式换热器为最优。如果以油为工作介质 ,宜采用W形旋流管式换热器。旋流管式换热器是高效换热和节能的新技术产品 ,可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动力、车辆等工业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4.
选用螺旋槽管经验计算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找出较为合适的,以石化工业中常见流体作为换热介质的螺旋槽管经验计算公式,综合评述了不同介质、不同结构(管径、槽深、节距)螺旋槽管的各种经验公式。评述中,作出了各种计算公式所得的螺旋槽管的换热性能参数努塞尔特数Nu和阻力系数f随雷诺数Re变化的曲线,分析曲线后得出结论在工业常用的Re数范围内,选用公式Nu=165(e/d)(1)/(3)(p/d)-(1)/(2)(Re/104)0.8-3.5e/dPr0.4作为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公式较为合适;在换热器阻力计算中,选用公式f=6.23Re-0.087(e/d)1.274(p/e)-0.726作为阻力系数计算公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
为了找出较为合适的 ,以石化工业中常见流体作为换热介质的螺旋槽管经验计算公式 ,综合评述了不同介质、不同结构 (管径、槽深、节距 )螺旋槽管的各种经验公式。评述中 ,作出了各种计算公式所得的螺旋槽管的换热性能参数努塞尔特数Nu和阻力系数 f随雷诺数Re变化的曲线 ,分析曲线后得出结论 :在工业常用的Re数范围内 ,选用公式Nu =165(e/d) 13 ( p/d) - 12(Re/ 10 4 ) 0 8- 3 5e/dPr0 4 作为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公式较为合适 ;在换热器阻力计算中 ,选用公式 f=6 2 3Re- 0 0 87(e/d) 1 2 74 ( p/e) - 0 72 6作为阻力系数计算公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与计算基础上,得出翅片结构参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评价翅片结构合理性的标准及结构参数的选取原则与范围,并导出换热器翅片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程序。  相似文献   
7.
对5根不同结构参数的铜制勺形螺旋槽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勺形螺旋槽管用于管内无相变传热时,在紊流状态下,管内传热系数是光滑管的1.4~3.5倍,管内流阻是光滑管的2.1~5.0倍。提出了具有较高精度用于勺形螺旋槽管的传热系数及摩擦因数的实验关联式,为换热器的设计及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车辆散热器的各项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比传统设计方法更为完善的设计方法——散热器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车辆散热器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以一台管带式永散热器优化设计为例,进行计算与对比,证明了所提优化设计方法要比传统设计方法优越得多,既节省了计算时间,又提高了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9.
强化型管壳式热交换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崔海亭  姚仲鹏 《化工机械》1999,26(3):168-170,175
从强化传热的强化机理出发,对各种强化型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强化效果、适用工况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正确选择强化管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出了当今强化传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强化型管片式空冷器传热元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传热学理论,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阐述了提高管片式水-空气散热器传热元件性能的有效技术途径,提出了径向菱形切口翅片管束和径向条形切口翅片管束的传热、压降和流型可视化实验结果以及传热、流阻实验关联式。通过比较分析各类高效传热元件,得出径向菱形切口翅片管束是现今比较好的管片式空冷器传热元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