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4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利用照射到玻璃幕墙上的太阳能,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设计了一种新型聚光器,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代替玻璃幕墙中的玻璃成分。为验证其可行性,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仿真和现场实测验证了仿真数据的可信度。考虑玻璃幕墙的工作环境,对其进行流体力学分析,风速设置为18 m/s,施加风荷载后光效率损失变为0.2%。同时,对聚光引起的热变形也进行了分析,发现玻璃幕墙在长时间工作时,热变形会导致光学效率损失变为0.1%。最后,对外部激励振动引起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谐响应分析,为结构优化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转炉喷吹石灰石粉造渣炼钢的最佳工艺条件,基于化渣脱磷基础试验,对小颗粒石灰石的化渣脱磷效果进行热力学分析。采用单变量试验方法,探究石灰石粒度、反应温度、配渣碱度及FeO含量对石灰石化渣脱磷的影响,进而得到最佳参数。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0.84 mm的石灰石颗粒化渣脱磷效果最佳,粒径过大或过小均会造成脱磷率降低;试验温度为1 400℃时化渣脱磷效果最佳,低于1 400℃时,化渣不充分且速度较慢,而高于1 400℃时会出现回磷现象。铁水脱磷率随碱度的升高而升高,当配渣碱度R=3.5时,熔渣状态较好,脱磷效果最佳;碱度过高时,熔渣黏度较高,泡沫渣量大,容易溢渣。铁水脱磷率随配渣FeO含量的升高而升高,FeO质量分数为20%时,熔渣状态最佳;当FeO质量分数达到30%时,反应过程中会出现溢渣现象。在试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下,石灰石化渣脱磷过程前期脱磷速度快,泡沫渣状态好,渣中固溶体相种类多,终点脱磷率达到85%以上,钢中磷质量分数降到0.02%以下,可以完成脱磷任务。研究结果为开展转炉喷吹石灰石粉冶炼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系统分析了石灰石代替石灰炼钢造渣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目前转炉石灰石造渣炼钢工艺简化了整个造渣工艺流程,提高了化渣脱磷效果,减少了钢渣产生量,增加了吨钢经济效益。综合来看,石灰石炼钢造渣工艺是一种高效、低耗、环保的新型造渣方式,对促进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石灰石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进而影响化渣速率,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石灰石炼钢造渣工艺,提出一种石灰石喷粉造渣技术,该技术能有效解决石灰石直接造渣工艺中因热耗大引起的化渣及CO2利用率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转炉渣气化脱磷后循环利用的工艺效果,在承钢公司100 t转炉上采用焦粉进行气化脱磷试验并分析了焦粉还原P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溅渣护炉阶段添加焦粉进行气化脱磷,熔渣中先被还原的是P2O5,试验炉次平均气化脱磷率为36.78%;应用气化脱磷渣循环利用工艺后,试验炉次冶炼终点钢液成分合格,钢液中P质量分数呈现降低趋势;试验中吨钢的钢铁料消耗量平均降低0.04 kg,吨钢的石灰消耗量平均降低5.54 kg,吨钢的CO2排放量降低约1 kg.  相似文献   
5.
浸入式水口内吸附杆结构对夹杂物运动行为有直接影响,吸附杆壁面凹槽类型不同,夹杂物在其内部碰撞聚集的效果不同。通过水模拟试验,研究了浸入式水口内吸附杆凹槽类型对夹杂物碰撞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夹杂物粒子在矩型凹槽内碰撞、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凹槽上部,在钩型凹槽内碰撞、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凹槽中下部。矩型凹槽较钩型凹槽更有利于夹杂物的聚集,即矩形凹槽内的夹杂物更容易与壁面碰撞,凹槽吸附夹杂物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