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5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MPS-89G型中速磨煤机液压加载改造与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能丹东电厂2×350 MW燃煤机组每台锅炉配有4台MPS-89G型中速磨煤机,2006年对2A磨煤机和2B磨煤机进行了磨煤机液压加载系统改造,将原有的弹簧定加载改为液压自动变加载。改造后,磨煤机的磨辊加载力可以根据入口原煤量的变化自动调整,对煤种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不但保证了煤粉细度,而且消除了定加载模式下磨煤机时常发生振动及加载杆被拉断等不安全现象。通过对液压加载力及其性能曲线的优化,降低了磨煤机的单耗,提高了制粉系统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污垢沉积对某轴流压气机中间两级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商业三维数值模拟软件CFX,对某型重型燃气轮机的中间两级核心级轴流压气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通过改变流道内叶片和端壁的粗糙度、以及叶片的厚度来模拟压气机内不同程度的污垢沉积,以分析污垢沉积对两级轴流压气机性能和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在前、后级动叶分别采用不同的污垢沉积设置,以探讨前级和后级动叶污垢沉积作用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前级动叶还是后级动叶的污垢沉积,都将引起动叶通道内角区分离的加剧,从而导致压气机性能的衰减,粗糙度增加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厚度增加,且前级动叶的影响作用要大于后级动叶;前、后级动叶各自的污垢沉积对另一级动叶等熵效率的影响都较小,且增加厚度对其影响比增加粗糙度时要大;前、后级动叶各自的污垢沉积对另一级动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总压比上,这与污垢沉积引起的流道堵塞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华能丹东电厂2×350MW燃煤机组每台锅炉配有4台中速MPS-89G型磨煤机,2006年对2A磨和2B磨进行了磨煤机液压加载系统改造,由原有的弹簧定加载改为液压自动变加载。几年来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造后磨煤机的磨辊加载力可根据人口原煤量的变化自动调整。磨煤机适应煤种的能力大为增强,不仅保证了煤粉细度,而且消除了定加载模式下磨煤机时常发生振动及加载杆被拉断等不安全隐患。通过对液压加载力及其性能曲线的优化,降低了磨煤机的单耗,提高了机组效率。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蜗壳开度对离心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采用Pfleiderer机壳型线计算方法,通过改变x值来调节蜗壳的开度,然后数值模拟计算应用不同开度蜗壳的风机,通过对风机整体气动参数、机壳损失分布以及叶轮流场变化的分析来研究开度不同对风机气动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设计机壳时所取蜗壳开度越大,风机流量越大,但其负面影响是全压和效率的下降。蜗壳开度的增加,改善了叶轮流道流动,使其出口更为均匀,掺混损失减小,但机壳表面积的增大带来更大的摩擦损失。机壳开度增加时叶轮内部流动情况的整体改善,是叶轮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但摩擦损失的增加导致了整机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熔炼条件下B、C元素对Ti-47Al-2Cr-2Nb合金的铸态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C元素的添加显著地细化了Tim基合金的组织片层,C元素的细化效果优于B元素。在所研究的精炼时间内,无论添加微量元素B还是C元素,精炼时间为30min时获得的铸锭组织中片层最细。  相似文献   
6.
7.
赵志奇  吴帆  张龙新 《汽轮机技术》2016,(4):263-265,308
以某3级高负荷低反力度压气机首级超音速级动叶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稠度的变化对低反力度压气机激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稠度变化范围不大的情况下,随着叶片数目的增多,叶栅峰值效率逐渐下降、峰值压比逐渐升高,流道中的激波结构随着叶片数目的增多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但激波后方吸力面上的附面层分离会随着叶片数目的增多得到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为明晰转静干涉对吸附式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对某单级亚声速低反力度吸附式压气机设计工况点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对比分析了定常与非定常一维气动参数、参数沿展向分布以及内部流场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转静干涉条件下,单级吸附式压气机时均总压比及效率与定常计算结果相比基本无变化,但吸力面抽吸量增加,端壁抽吸量减小;静叶对动叶势流干涉作用降低了动叶中部区域的做功能力;动叶反“C”型尾迹在静叶内部输运的过程中进一步扭曲,两端向叶展中部靠拢,级出口气动参数沿展向分布均化。  相似文献   
9.
为对离心风机叶轮内流动进行有效控制,应用弯叶片和掠叶片的三维叶片技术于某型离心风机。根据积叠线在周向和在子午面内变化方式的不同,数值模拟正弯、反弯、前掠、后掠、前倾、后倾、前掠正弯、后倾正弯八种三维设计叶片。通过比对不同三维设计叶片的展向和型面的压力分布、吸力面的壁面极限流线,研究不同叶片对叶栅流道流场结构的影响。正弯、前掠、后倾、前掠正弯、后倾正弯叶片能增大吸力面与前盘之间的端部角区的压力梯度,将端区低能流体推向主流区,减少端区低能流体堆积,控制分离;同时,增加叶片近前缘处的叶片负荷,分离尺度减小。反弯、后掠和前倾叶片则作用结果相反,端区低能流体堆积,分离起始点前移,分离尺度增大,近前缘处叶片负荷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精简附面层抽吸结构、提升吸附式压气机的工程应用性,提出将串列叶栅技术与端壁附面层抽吸技术相结合的主/被动流动联合控制技术。以某多级高负荷吸附式压气机末级静子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串列叶栅技术、端壁附面层抽吸技术以及主/被动流动联合控制技术对原型扩压叶栅内部流场结构及气动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主/被动流动联合控制技术结合了两种流动控制技术的优势,对原型高负荷扩压叶栅内部复杂流动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流动控制技术,通过应用更少的附面层抽吸量,有效地抑制了角区失速的促发,缓解了二维叶型分离流动,叶栅出口参数沿展向分布更为均匀,当端壁附面层抽吸总量为进口流量的0.90%时,总压损失降低了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