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碟式聚光器的Al-Si合金储能锅炉的构想,搭建了Al-Si合金与高温热管传热的实验平台。试验结果表明,Al-Si合金与高温热管之间的传热密度为54.4 kJ/m2。对Al-Si合金的传热温度分布进行模拟,以热流密度为54.4 kJ/m2,换热系数为200 W/(m2.K),空气温度25℃的对流边界条件时,模拟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比较吻合,为Al-Si合金储能锅炉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双循环机制将能动专业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核心能力的培养、课程种类的设置及实施、在校学生、毕业校友及社会需求等有机的关联在一起,为教育目标的制定与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仿真分析了液压集成块两种不同孔道的流场以及增大阀口的开度、缩短阀口到集成块交叉孔道的距离后的流场。通过对比,增大阀开度及缩短阀口到集成块交叉孔道的距离有助于减小集成块的能量损失,为集成块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陶瓷砖压机上充液阀在快速下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振动,需要对其运行快速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充液阀进出口压差为0.2 MPa,气体体积率分别为10%和50%,及气体体积率为20%、压差为0.15 MPa时的流场分布,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所建立的三维流体模型的正确性。对优化后的充液阀结构进行流场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够为充液阀设计、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微螺旋混合器的混合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没有专门扰流装置的被动式微螺旋混合器.并介绍混合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得出混合质量分数与灰度的关系.建立数学和物理模型,通过通用商业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熔融盐作为抛物面槽式系统的传热工质,有利于提高抛物面槽式系统效率和降低成本.目前熔融盐抛物面槽式系统处于实验验证阶段,还没有大规模的商业应用.针对熔融盐抛物面槽式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从熔融盐PTC的结构、熔融盐性质、熔融盐抛物面槽式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调研与分析,展望了熔融盐在抛物面槽式系统利用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储热材料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储热系统是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分,介绍了熔盐、高温混凝土、金属合金等高温储热材料的物理性能及其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应用进展,指出了各种储热材料的优缺点,从储热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热稳定性、传热关系式等方面展望了储热材料在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导热油在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导热油的分类、性质和选择导热油的要求,其中导热油的换热性能对系统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并对导热油的强化换热研究进行了介绍。综述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抛物面槽式集热器(PTC)、菲涅尔聚光器(LFR)三种中高温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进展,并对导热油系统及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展望了导热油在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周向非均匀高密度热流引发的过热问题一直影响着太阳能热发电站中高温吸热器的运行安全,混合熔融盐作为高温传热工质的引入使得这一问题更加严峻。该文建立了混合熔融盐在太阳能高温吸热管内对流换热与强化换热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周向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混合熔融盐在光滑管与强化换热管内的换热性能。结果显示:内插螺旋纽带强化换热方式对周向非均匀热流边界条件下吸热管的管壁温度和管内流体温度分布均匀性有明显改善。间隙率C与扭曲率y的减小都有助于强化换热效果的增加,特别是C=0,即内插纽带完全接触管壁时,强化传热效果最为显著,但与此同时小的间隙率与扭曲率也造成阻力系数的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从层流扩散混合机理出发,设计了一种利用流体自身旋转提高混合效益的被动式旋流微混合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材料,从理论上分析了在超纯水环境中利用螺丝紧固方法实现微混合器基片和盖板之间封合的可行性,并采用SEM对其密封状况进行表征.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混合腔深度对混合器混合性能的影响,得出在一定尺度范围内随混合腔深度的增加,混合器混合性能得到改善的结论.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