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2篇
建筑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基于Bentley ProjectWise(以下简称PW),实现±1100 kV古泉换流站直流场数字化协同设计。古泉换流站直流场所有设计文件和数据均保存在PW服务器上,基于项目分解结构,实现对工程设计文件的统一管理,保证数据的唯一性;通过权限管理,规范工程参与人员的操作行为,提升共享文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PW平台完成文件的版次管理,实现设计文件的全程可追溯;通过发布和参考的方式,实现专业间的资料互提,方便专业间的协同设计;基于PW平台完成设计成品会签。基于统一的坐标系统,整合各专业设计模型,完成直流场综合碰撞检查,消除专业配合过程中常见的错、漏、碰、缺等现象,保证设计成品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返废工。  相似文献   
2.
1 100 kV古泉换流站直流场防雷设施布置复杂,常规设计很难对可能发生的绕击雷进行校验。文章利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滚球法原理的三维防雷保护范围校验方法,并通过在本工程中的具体实施,保证直流场防雷方案的准确性,为相关工程防雷校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场坪设计能够提高设计精度和效率,并且能够满足工程数字化移交的需求.在昭通±500 kV换流站工程中,采用数字化场坪设计方法建立了场地的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中进行精确的土方量计算、高程分析和站址模拟.通过与传统场坪设计进行对比,得出数字化场坪设计更能够适应现代工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变电数字化设计的概念,以及开展数字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数字化设计在±400kV拉萨换流站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各专业的数字化设计,提高了设计效率,提升了设计质量。在进行工程数字化设计的同时,基于数字化设计平台,初步实现了专业内的流程化设计和专业间配合等工作。通过拉萨换流站工程的数字化移交,展示了数字化设计应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昭通±500 k V换流站的数字化设计的工作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并详细地展示数字化设计在本工程中的应用成果:建立工程的二维逻辑模型和三维布置模型,基于模型完成二三维一致性校验、安全净距校验、全站碰撞检查、三维防雷校验,完成电缆的精细化敷设,基于模型完成部分施工图纸的自动生成,实现了包含3D模型、数据和文档的工程数字化移交。对数字化设计与传统设计在工作流程、专业协同方式和设计成果等三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展望数字化设计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MicroStation软件,介绍了动态视图的概念,总结了动态视图的出图和校核流程,并通过对动态视图的工程应用情况介绍,展示了基于动态视图出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维设计技术在变电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场地及多级边坡三维设计是总图专业需要解决的难点。基于Civil 3D软件离散地形数据而建立的数字高程模型,并运用可视化的部件编辑工具—部件编辑器制作多级边坡部件,实现了场地及多级边坡的三维设计,模型数据能实时更新且动态关联,设计过程简便、快捷,参数化设计程度高,极大地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为变电及其他工程领域的场地及多级边坡三维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国家标准《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修订依据、主要内容、实施注意要点、以及今后应该开展的科研课题设想,本文可供变电站专业设计人员执行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BIM技术在控制特大型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的问题上,逐渐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越性。BIM软件在施工图阶段的运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是个人,更需要软件本身的发展。如果能够做到族库和国标图集相衔接,对于施工图制图的效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要抢先占领市场,推广使用BIM技术是必须要掌握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理设计电压互感器二次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对其装设氧化锌避雷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在何种情形下采用氧化锌避雷器进行了讨论。结论为:当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之间有电路联系时,各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中性点宜集中于一点经氧化锌避雷器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