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况 1959年12月27日,我队职工把目前我国第一个6上米跨度屋盖整体頂升工程的第一單元完成了。 这个車間的柱網尺寸为6.0×61.0m,屋架下弦标高为18.00m,主要承重构件为:鋼筋混凝土双肢格式柱,预应力鋼絲束拱形屋架,鋼筋泡沫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双肢格式柱总長20.650m,外圍尺寸为1.50×1.50m,分两片四节在現場預制。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 ,10余年来 ,我国混凝土结构吊装在起重机械、吊装工艺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 ,新编《建筑施工手册》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3.
梁建智 《建筑技术》1997,28(4):257-259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10余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吊装在起重机械,吊状工艺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新编《建筑施工手册》对这些内容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2次拉开电容器开关操作时,真空断路器不能可靠三相分闸的故障现象,从开关结构、性能、安装等方面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检修、试验和运行时的具体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6.
数控机床位置伺服系统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采用一种数据驱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避免了建模困难的问题。该控制系统采用紧格式动态线性化方法对数控机床位置伺服系统进行等价转化,并建立系统预测数据模型;采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技术和二层递阶预测方法,实现位置伺服数据驱动预测控制系统的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该数据驱动预测控制方法的精确度提高了6.2%,平稳度提高了15.94%。  相似文献   
7.
根据机电一体化及物流专业的主要特点,针对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的实验需求,通过堆垛机实验平台的性能设计和分析,研究探讨了平台方案总体目标的确定,货架、堆垛机机构、控制系统软硬件及安全保护装置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轻型堆垛机实验综合平台结构及其控制方法设计,并使用ProE建模,对实验综合平台货叉进行仿真。该实验平台结构简洁、美观、合理,具有创新性,广泛适用于大中专院校机电及物流专业实验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机器视觉识别应用”课程教材存在:偏向学科体系、理论性强;技能大赛、1+X证书、思政育人案例等元素融入不足;知识更新滞后;忽略用于学的“学材”属性等现状,依托产业学院的作用和优势,开发设计“机器视觉识别应用”课程的新型活页式教材。该新型活页式教材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学习任务,能够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同时在教材内容融入“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元素。该新型活页式教材紧密对接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具有“活”与“新”、“学、育、教”材一体、实用性与实践性鲜明、融入多元多维评价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实践性与双元性,展示职教教材的新范式,有效填补现有同类教材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屋架在扶直阶段的验算,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屋架上弦视为连续梁,将屋架两端支垫点及吊点视为支座,用弯矩分配法计算上弦弯矩;另一种是将屋架上弦视为简支梁,将屋架两端支垫点视为支座,把吊索拉力视为集中荷载,用普通分析静定结构的方法计算上弦弯矩。两种方法均验算屋架上弦刚离地时(即屋架平面与地面夹角α=0时)的裂缝宽度或抗裂度。现举一例,分别用两种方法计算如下。【例】某18m 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折线形屋架的外形和各杆件尺寸如表1及图1所示,试计算并绘出上弦在四点扶直中的弯矩图。  相似文献   
10.
数控机床位置伺服系统在加工过程中受负载、摩擦和电路系统响应特性等因素影响,很难精确建立其加工过程动力学模型。针对批量零件加工过程中的重复执行过程,设计了一种数据驱动的无模型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方案。该方案借助沿迭代轴的动态线性化方法,将数控机床位置伺服系统加工动力学过程等价转化成一个虚拟的迭代数据模型,并根据设计的迭代学习控制律和参数估计律构建数控机床位置伺服系统的无模型自适应迭代学习控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迭代学习控制方案基于数控机床重复运行的特点,仅利用位置和电机电流信息,完成了对零件加工过程的改善,提高了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