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课程设置方面、教学管理方面和学生选课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团队授课、选修与必修同课堂、运用科普教育基地构建特色通识选修课、建设自考网络选修课程、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工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挖掘机的典型故障——发动机失速进行重点剖析。在分析日立EX系列挖掘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发动机与液压系统功率平衡的方法,对3个重点环节(发动机系统、液压泵流量控制系统、液压工作装置)导致发动机失速的现象、原因、性质、故障特征及检测与诊断方法进行系统阐述。结果表明:应用发动机与液压系统功率平衡的分析方法,发动机失速的故障诊断和定位比较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3.
车辆轮对尺寸实时动态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军  毛来福  温少芳 《煤矿机械》2006,27(6):1043-1045
介绍了车辆轮对尺寸实时动态检测系统,系统采用基于PSD的激光位移测量技术,可以对铁路车辆轮对轮缘厚度、轮缘高度、轮径、轮对内侧距等参数进行在线动态检测,具有准确、实时、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方式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大学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对平台下的教和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传统学习方式的不足,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以及如何在网络教学平台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构建"竞争合作—自我管理"的新型学习方式,说明相关制度的支持,最后应用实例来体现新型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从理论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四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刁热情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在对混凝土湿喷机工作臂的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机器人机械手的运动分析原理,建立了工作臂的关节式机械系统运动分析模型,利用矩阵法和齐次变换数学工具推导了固定坐标系下的喷射头的运动学方程,并应用Matlab对工作臂的运动轨迹进行了仿真和验证。运动臂的分析和仿真为混凝土湿喷机操作人员提供了控制喷射头位姿的依据、为设备的可视化监视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含有分数阶微分项的Duffing振子的分岔与混沌行为,利用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概念对分数阶微分项进行处理,将分数阶微分项等效成三角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形式,用Melnikov方法分析了分数阶Duffing振子产生分岔与混沌的必要条件,得到了其解析结果。进行了解析解和数值解的比较,证明了解析结果的精确度,并通过仿真计算研究了分数阶的阶次和系数对系统产生混沌必要条件的影响。在数值模拟过程中,还发现分数阶Duffing振子中存在双稳态特性,从两个稳态解出发,随着外激励参数的变化都能通过倍周期分岔到达混沌的状态。通过分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验证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和教学步骤等问题,针对"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初步设计,为该课程能够适应现代教学要求、提高交通工程专业课教学水平提供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减振性能,设计了两种基于惯容-弹簧-阻尼器结构的含放大机构的减振系统,探讨了模型在受到外部激励时的减振效果。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得到了其解析解,发现幅频曲线都存在独立于阻尼比的两个固定点。基于H∞和H2优化准则,分别得到了系统的最优参数,并研究了惯容质量比和放大比对模型减振性能的影响。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惯容质量比与放大比增大,幅频曲线峰值降低,两共振峰间距拉大,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与其他减振模型在简谐激励和随机激励情况下比较,所设计模型大幅降低了共振振幅,并且拓宽了有效频带,表明其具有更好的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Voigt吸振器的基础上进行变形,设计了一种接地刚度吸振器,提出了基于固定点理论的改进方法,计算出系统固定点坐标的闭式解。使用解析和数值方法研究了主系统响应最大幅值,并根据固定点幅值特征进行全局优化,推导出最优固有频率比和最优阻尼比设计公式。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解析解的正确性。在谐波力激励下,与局部、全局优化后的Voigt吸振器和接地阻尼吸振器进行对比,发现接地刚度吸振器经全局优化后的响应峰值和接地阻尼吸振器一致,均小于Voigt吸振器的全局优化峰值和接地阻尼吸振器的局部优化峰值,减振频带宽度最大。与同样应用全局优化的接地阻尼吸振器相比,接地刚度吸振器在接地阻尼吸振器的减振频带内减振性能更好,达到常用阻尼比所需的子系统质量更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