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0引言对于电机制动来说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电磁制动器、电动-液压制动器、带式制动器,变频器提供的直流制动等.这些制动方法基本上侧重于电机的准确停机和定位,除了变频器的直流制动可以在运动中增加一定的力矩外,很难找到一种有效的制动方法可以根据负载的变化动态地施加合适的力矩并参与到过程控制,以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软启动器控制中出现的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电动机的控制装置采用接触器直接启停的方式,是因为它控制方式简单、经济,但是它对系统的冲击大,控制元件易于损坏,维护工作量大。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日趋成熟,采用双向可控硅为主回路的智能化新型控制器软启动器已经普遍应用于该领域。这不仅是因为它对系统冲击小、保护功能比较完善、不易损坏控制元件,而且它比变频控制器经济。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如果不了解它的控制原理和控制方式以及所连接负载的运行工况,出现故障时可能会分析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某电厂的大型露天设备斗轮堆取料机上的斗轮电动机采用软…  相似文献   
3.
王奇博 《电气应用》2005,24(3):10-11
引言在发电厂的辅机设备中,低压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应用十分广泛,电动机的控制回路主要由断路器、熔断器、过载继电器、接触器及其他辅助控制电器元件组成,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电动机控制器,软起动器,变频器,固态(电子式)热继电器  相似文献   
4.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电力系统某些独立的控制单元或者信号相对集中的系统,基本上都采用了PLC进行过程控制,运用它既可完成各种复杂的工艺流程,又简化了早期采用继电器控制的方式,而且可靠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启动或者某一设备失控。下面以阳城电厂6×350MW机组输煤专业的PLC控制系统为例进行故障排除分析。1系统介绍阳城电厂输煤系统采用了西门子S7-400系列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进行过程控制和数据采集,采用双机冷备配置方案。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低压异步电动机基本的保护配合要求的分析,其协调配合保护分为两种:一是靠电器元件本身动作为最终临界值保护跳闸,存在影响电动机寿命、损坏电器元件和损坏机械负载的隐患;二是依靠监控软件提出在正常运行区间对异常的检测和控制,将不安全的隐患及时排除。  相似文献   
6.
在发电厂的辅机设备中,由于工艺上的要求,某些设备在工作时必须在规定的运动范围内来回移动,比如叶轮给煤机、卸料配煤车等。这些设备供电和通讯的方式很多,其中应用滑缆的方案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它的经济性好,安装和调试简单,检修维护方便,出现严重问题的情况少。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滑动车轮偏斜、轨道卡涩、控制信号中断、设备超限运行不跳闸、牵引链条脱落拉断等等,如果检查不到位,有可能发生拉断电缆的事故,造成人员触电。因此有必要在技术上对这些采用滑缆供电和通讯的设备进行改进和调整。1电缆与滑动小车的固定松…  相似文献   
7.
大型火力燃煤电厂自动化配煤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山西阳城电厂6×350MW机组配煤系统自动化成功运用的实践为例,分别从配煤设备卸料车的选用、煤位的测量和标定、自动化配煤的控制过程和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与早期的配煤设备犁煤器从运行、维护、经济性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型火电厂新建和扩建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加,对煤的消耗量也急剧增加,输煤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程度显著提高,现行的《安规》(热机)第3章有关输煤系统的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的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建议。1建议增加厂内汽车运煤方面的有关条款汽车运煤进入煤场时,由于储煤场大型作业机械多,且煤堆堆出的道路复杂,因此要求各式运煤车辆及其驾驶员必须符合交通管理部门和电厂煤管部门的有关安全要求,不符合要求者不准进入厂区和储煤场,以免发生不安全事故。汽车在卸煤沟卸煤时,要注意与其它机械设备相互交叉作业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王奇博 《电工技术》2005,(12):83-84
通过对低压异步电机基本保护的配合要求的分析,介绍了低压异步电机回路软、硬件的协调配合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称重测量系统组成的介绍以及各测量元件功能的分析,提出了调试中的注意问题和需要改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