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辣椒素类物质是表征辣椒辛辣刺激的活性成分,是开启"辣味感觉之门"的钥匙,即辛辣感的来源。辣椒素类物质通过与口腔的相互作用,使得TRPV1被辣椒素激活,细胞内钙离子增加,触发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类,最终引起大脑皮层痛觉形成,从而产生辣味感觉。研究发现,辣椒素对味觉存在一定的损伤,辣椒素可能通过减少味蕾数量,改变味觉转导或味觉受体细胞兴奋性,从而直接或间接对味觉神经传递进行抑制,造成相关味觉细胞与神经的损伤。本文综述辣味对味觉的调节、损伤机制以及新型辣椒素-味觉交互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其潜在影响机制研究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辣椒素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避免辣椒素造成的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杂环胺(heterocyclic amines, HCAs)是在高温长时间加工下形成的一种有害物质,具有致癌性、致突变性、心肌毒性和神经毒性。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杂环胺的有效抑制一直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近3年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添加植物提取物、调味料、保水性物质、氨基酸、植物油及食品加工副产物等外源物质对杂环胺生成的影响,并详细综述了这几种外源物质对肉制品中杂环胺生成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机制,最后对杂环胺减控的未来前景进行展望,为后续研究杂环胺的有效抑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辣椒素类物质是辣椒果实中“辣味”的来源,辣椒素类物质通过刺激神经末梢,在神经末梢上和某些分子反应产生生物电脉冲,激活人体神经中的辣椒素受体通道,然后将信号传导到大脑,产生辣味感觉(以下简称辣味)。研究发现,辣味与味觉之间存在协同或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辣椒素类物质与味觉的相互作用也不同,因此,本文对辣椒素类物质的种类、化学性质及应用进行概括,阐述辣味的产生,即辣椒素激活辣椒素受体通道的生物学机制,同时探讨辣味与酸味、甜味、苦味、咸味以及鲜味的相互作用,指出目前辣味与味觉相互作用及其潜在影响机制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辣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女性对化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化妆品品质的要求已从单一护理性化妆品转向具有高保湿、抗衰老、防晒、美白和祛斑等功能性护肤品。本文着重对植物化学提取物、植物化学提取物的功效作用、纳米脂质体的结构功能和载植物化学提取物纳米脂质体作为功能性成分的载体在化妆品制剂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3种含不同比例铁离子的磁性SBA-15/MIL-100(Fe)复合材料,利用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傅立叶红外谱图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复合材料。用复合材料对刚果红溶液进行吸附,计算了吸附率及吸附量。实验结果表明,3种样品对刚果红溶液都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吸附效果最佳的是含铁离子5%的磁性SBA-15/MIL-100(Fe),其最大吸附率为91.8%,最大吸附量为59.93mg·g-1。探究了刚果红溶液浓度、体积、样品用量等因素与吸附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溶液浓度越低,溶液体积越小,加入吸附剂的量越大,吸附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杂环胺是肉制品在高温条件下经一系列复杂反应生成的一类有害物质。这类有害物质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方式以及肉的种类。当杂环胺被摄入体内,在细胞色素P450家族酶的作用下被激活,经磺基转移酶和乙酰基转移酶被转化为具有遗传毒性的代谢产物。天然香辛料中含有的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如酚类、氨基酸、糖类以及生物碱等决定了天然香辛料的作用。将部分天然香辛料添加到肉制品中,不仅能够改善肉制品的最终风味,还能够减少肉制品中杂环胺的含量。本文介绍浓香型天然香辛料(桂皮、丁香、甜罗勒、龙篙、芫荽、八角茴香、肉豆蔻)、辛辣型天然香辛料(辣椒、黑胡椒、花椒、香茅、黑芥子、生姜、大蒜、洋葱、高良姜、大葱)以及淡香型天然香辛料(姜黄、迷迭香、山奈、草果、石榴籽、孜然、甘草)对杂环胺的抑制作用,阐述这些天然香辛料中对杂环胺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及其抑制机理。  相似文献   
7.
8.
颗粒沉降是泥沙运动力学的基本课题之一,同时也是环境泥沙学的基础。对球体双颗粒并排释放时的沉降过程在雷诺数过渡区进行实验研究,发明颗粒电磁释放装置,研究颗粒初始间距对沉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释放装置可以实现颗粒同步释放,消除释放装置对液体的扰动,保证颗粒沉降实验初始条件严格可控;并排释放的双颗粒沉降过程中产生排斥作用,颗粒沉降过程经历3个阶段;颗粒初始间距对沉降过程影响显著,初始间距越小,排斥作用越强烈,在初始间距超过5倍粒径后,颗粒间几乎不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迅速,21世纪已经进入到了全民信息化的时代.由于计算机发展越来越普及,计算机应用的使用者也随之增加.而且,在使用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作用和了解,大部分认为该技术为人们带来了较之前更优越的条件.同时该项技术可以为使用者提供许多便利的条件,例如减少了使用者的工作时间,削弱了工作力度,最终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到现在为止,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应用于不同领域当中.因此,本文在新时期的条件下,分析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并针对发展过程中会产生的问题进行一定量的讨论和整理.  相似文献   
10.
轴承作为航空电机结构中的关键组件,在运转中容易产生很高的热量导致变形,进而影响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为了探究航空电机轴承发热所带来的失效问题,采用热机耦合的仿真方法,对模型的边界进行设置,在Ansys Workbench中对深沟球轴承的稳态温度和耦合应力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为轴承的设计、优化和失效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