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首先阐述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insulated switchgear, GIS)局部放电带电检测的现状,然后介绍一起应用超声波、特高频等带电检测技术发现的GIS内部支撑绝缘子裂纹引起的局部放电缺陷案例。综合分析该缺陷的超声波、特高频信号特征以及SF6分解物测试结果,对缺陷进行精确定位。经解体检查以及绝缘件返厂完成局部放电和X光探测检查,发现异常局部放电信号是GIS内部某绝缘件上的微小裂纹引起的。最后结合该案例,对GIS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阴极电泳漆几项性能评价及测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阴极电泳漆的干膜密度、溶剂含量、烘干减量的测试方法、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介绍了阴极电泳漆的几种性能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3.
南钢第一总降压变电站48V直流接线系统的改进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张庆林,田小龙1问题的提出我厂第一总降压变电站(以下简称一变),现装备有3台35/6.3kV主变压器(总容量为25600kVA),有15条6kV配电线路,承担了全厂近三分之二的供电量。随...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先进控制技术在兰州石化公司5Mt/a常减压装置上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控制器开发过程的要点。通过采用多变量控制手段来实现工艺控制目的,不仅提高了装置的运行平稳率,而且能够卡边进行操作,达到了提高目标产品收率和装置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田小龙 《能源与节能》2020,(4):60-61,71
简要介绍了高分子脱硝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优势,从燃煤锅炉脱硝改造的可行性入手,结合同煤集团燕子山矿锅炉脱硝改造的基本情况、治理的技术以及流程,并结合国内煤炭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燃煤锅炉脱硝治理的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地下油库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随着我国石油消耗量的日益增大,加之国家战略因素考虑,具有较低成本的地下油库的建设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地下油库的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本文就对近年来国内外地下油库的发展趋势作了简单的探析。  相似文献   
7.
氨法脱硫液中碳钢腐蚀严重,已有防腐蚀措施效果不佳,相关缓蚀剂无公开报道。采用电化学方法、静动态挂片法研究缓蚀剂对Q235钢腐蚀的保护效果:先在30%硫酸铵溶液静态及曝氧条件下,研究了十八胺、硫脲及混合物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最佳配比的二元复合缓蚀剂;将二元复合缓蚀剂与组分B(十八烷基硫醇、葡萄糖酸钠、苯并三氮唑的复配)复配成多元复合缓蚀剂,比较研究了二元及多元复合缓蚀剂在全模拟脱硫液中曝氧下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最后在现场脱硫液曝氧下验证缓蚀剂的效果。结果表明:硫脲和十八胺之间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十八胺与硫脲在Q235钢表面形成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二者复配能有效抑制Q235钢在硫酸铵溶液中的腐蚀,静态缓蚀率可达93.0%,在高速曝氧条件下,缓蚀效率快速下降至66.7%;引入组分B后,多元复合缓蚀剂能有效抑制Q235钢在全模拟及现场氨法脱硫曝氧下的腐蚀,在全模拟液中的缓蚀效率可达到97.87%,现场脱硫液中可达86%。  相似文献   
8.
将基于Fisher矩阵的有效独立法(EI)应用到高铁受电弓传感器优化布置当中,分别采用两种不同优化思想得到两种不同的优化方案。首先,运用EI法分别对受电弓主要组成部件逐一优化布置;其次,运用该法直接对其整体进行优化布置;最后,利用四种评价准则对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案和均匀布置方案进行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I法在结构复杂的受电弓传感器优化布置当中是有效可靠的,且逐一对结构主要部件优化的思想获得模态向量线性独立性更好、模态信息量更大、布设位置更加精确,该思想在工程应用当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镍三元LiNi0.6Co0.2Mn0.2O2(NCM60)因其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以及能量密度,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由于较为严重的结构/界面恶化现象(如微裂纹,界面副反应等),NCM60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循环寿命受到严重的限制。采用单晶化策略,成功合成出了微米级单晶NCM60正极材料;并以Ni0.6Co0.2Mn0.2(OH)2前驱体为基体,采用预包覆和共锂化的方法,在单晶正极材料NCM60表面均匀包覆Li2ZrO3快离子导体层。一方面,表面均匀包覆Li2ZrO3层改善了材料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扩散动力学,有助于降低电极极化程度;另一方面,Li2ZrO3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通过与NCM60材料紧密结合,提高材料机械稳定性,有效抑制微裂纹的产生并减轻界面副反...  相似文献   
10.
机械结合面法向动态接触刚度理论模型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机械结合面经常可能在动态条件下工作,使得结合面的接触状态偏离静态工作状态,导致接触刚度发生改变。为了揭示动态接触刚度的变化规律,考虑两个粗糙结合表面上单个微凸体由弹性变形向弹塑性变形以至最终向完全塑性变形转化的接触过程,建立一个振动周期内各变形阶段微凸体的平均接触刚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高斯分布假设,建立整个粗糙结合表面的动态接触刚度解析模型。该模型揭示了接触面压、振动频率和相对位移振幅对动态接触刚度的影响规律,并与试验结果和静态接触刚度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法向动态接触刚度和静态接触刚度与接触面压之间的关系基本一致,但有一定偏离。这种偏离程度随动态位移幅值和振动频率的增加而分别呈线性和非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