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6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3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化导致的电池组性能衰退与电池组电荷吞吐能力密切相关,对电池组性能衰退参数的快速精确辨识对提高电池组的服役寿命预测有效性至关重要。然而,既有的电池组性能衰退参数辨识方法仍然存在对大种群规模和高迭代次数的显著依赖,不利于提高电池组性能衰退模型的在线辨识更新适用性。针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协同引导的电池组性能衰退参数辨识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自适应协同策略,综合考虑种群差异度和种群适应度的折中,实现种群个体对参数搜索空间的初期全局分布;在此基础上,基于精英引导策略,使种群中的个体在全局精英个体周围局部搜索,实现后期快速收敛至全局最优解。基于实测数据验证的统计结果表明,本文提出方法针对半经验容量衰退模型和内阻增量模型,在小种群规模下的参数辨识效率和精度均得到显著提升,分别在0.6 s和1.1 s内达到0.237%和0.37%的适应度终值,相对于蚁狮算法在辨识效率提高81.35%的同时适应度均值降低了3.8%,相对于灰狼算法在辨识效率提高17.14%的同时最终适应度均值降低了22.11%。  相似文献   
2.
3.
文章对比研究了玉米秸秆单独发酵以及玉米秸秆和白菜混合发酵的产甲烷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器连续运行的78 d内,与玉米秸秆单独发酵相比,玉米秸秆和白菜混合发酵的平均日产气量提高了28.6%以上,平均甲烷含量提高了24.5%以上,发酵体系的pH值维持在6.91~7.43,处于产甲烷的最优pH值范围内,发酵体系的氨氮浓度有较大幅度的升高,但未抑制发酵体系的甲烷生成;通过水力停留时间验证了该研究所设定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目前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缺失的实际情况,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环境保护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建设过程中六大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提出一种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环保措施监控方法,充分关联环评和竣工验收两个环节,构建环保措施监控系统,从而提高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保监管工作水平,为工程竣工验收提供环保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为科学分析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和展示城区高压变电站电磁环境参数水平,设计并实现高压变电站电磁环境智能实时监测系统,详细阐述该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构成以及功能实现,总结该系统的功能特点,该系统在电网环保领域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7.
8.
牛粪与蘑菇渣厌氧混合发酵产沼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牛粪和蘑菇渣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牛粪和蘑菇渣厌氧混合发酵的批次实验,并对厌氧混合发酵过程的累积甲烷产量进行了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蘑菇渣和牛粪的质量比为1∶3时,发酵系统的产甲烷效果和稳定性最好;但是,相对于单一牛粪发酵而言,混合发酵的产气量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优势;Gompertz模型更适合于牛粪和蘑菇渣厌氧混合发酵实验组累积甲烷产量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改性Cu-ZSM-11和Cu-ZSM-5分子筛催化分解一氧化氮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热法合成法合成ZSM-11和ZSM-5分子筛,采用一步离子交换法制备了改性ZSM-11和ZSM-5系列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SM-5型催化剂负载的离子量高于ZSM-11型催化剂。催化剂中的共存离子Cu2+,Ce3+和Ni2+对两种类型分子筛振动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共存离子对ZSM-11的影响较大,表明2种类型分子筛骨架的结构存在差异。催化试验结果表明:Cu-ZSM-11催化剂催化稳定性高于Cu-ZSM-5催化剂。Ce3+和Ni2+改性的Cu-ZSM-11和Cu-ZSM-5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都有所提高,但Ce3+和Ni2+改性的Cu-ZSM-11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于Cu-ZSM-11和对应的改性Cu-ZSM-5催化剂。随空速的增大,2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先增大后减小,在空速约为0.6(g·s)/mL左右时达到最高活性。  相似文献   
10.
分别利用麦秆与厌氧消化后的沼渣为原料制备了麦秆基活性炭和厌氧消化后的麦秆基活性炭,考察其表面形貌以及对亚甲基蓝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活性炭大部分为微孔结构,厌氧消化后的麦秆基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总孔容积均高于麦秆基活性炭。XRD结果表明,2种活性炭中均出现了石墨微晶,但石墨化的程度均很低,主要由无定型碳和少量石墨微晶组成。2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动力学表明,厌氧消化后的麦秆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更高的吸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