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建筑科学   14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层建筑长短桩复合地基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的设计计算方法,并通过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工程实例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计算方法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可为该类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短桩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及设计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软土中由钢筋混凝土桩与水泥搅拌桩组合而成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具体工程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同等地质条件下的长短桩、全长桩、全短桩和天然地基的情况进行了应力、变形的对比分析。从中看出,长短桩复合地基在有效减小建筑物沉降量的同时,可降低基础沉降差,使基础受力更均匀;另外,由于长桩的存在,可使浅层土应力减少、较深层土的沉降值降低。提出了这种新型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沉降计算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用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值对比,验证了这种设计计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某基坑工程安全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介绍某基坑支护建造及抢险的工程实例,从中可以看出,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应严格按照目前国家相关的规范、规程来进行,同时,鉴于基坑支护的临时措施性,施工前必须考虑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5.
高层建筑长短桩复合地基在软弱土层中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由CFG桩与二灰桩组合而成的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某30层高层建筑软弱液化地基的工程实例,探讨了这一类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与沉降变形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与建筑物实测的承载力、沉降值进行了对比研究。从中可看出:这种处理方法使原地基土消除了液化,满足了上部结构对地基承载力、变形的要求,同时也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灌注桩的竖向静载荷试验及其受力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忻声  龚晓南 《建筑技术》2003,34(3):183-184
桩基础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形式,迄今为止,桩的静载荷试验仍是确定单桩承载力、提供合理设计参数、检验桩基质量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常规静载荷试验测试装置主要由加荷系统、反力系统和观测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慢速维持荷载法加载,得到荷载与桩顶沉降的关系。1桩端沉降测试装置的构造在常规测试装置上增加桩端沉降的测试装置的具体作法是:预先在钢筋笼内侧埋设2根直径10mm左右的桩端沉降测管,通长到底,底端封死;然后再在其内下放直径40mm管作为沉降测杆(相当于圆珠笔芯放置于圆珠笔筒内),在测杆顶部各装1只千分表…  相似文献   
7.
8.
地下室外墙、承台侧壁等侧向构件承担水平荷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常规采用的低承台桩基有可能承受较大的甚至导致破坏的水平力,建议用桩伴侣改善传统基桩的构造形式,特别是对于承台与桩间土摩擦力小或者桩身范围地基土模量低的两类状况。在罕遇地震时,作为抗震概念设计的耗能构件,首先牺牲伴侣,避免或延迟桩头的破坏;复合地基如果设计不当会破坏或削弱褥垫层隔震的效果,可在伴侣与桩之间预留缓冲空间。  相似文献   
9.
复合桩基是一种充分利用桩间土、桩土共同作用的桩基础型式。在其中,确定桩体的承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于一个应用复合桩基的高层建筑的工程实例,通过有限元对其整体建筑进行了随楼层荷载增加的三维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处于不同位置的桩(即角桩、边桩、中桩)的承载能力是不同的,单桩承载力的确定应将桩体浅层5d―10d(d为桩体直径)长度内的摩阻力剔除。本工程实例应用并验证了这些规律。  相似文献   
10.
对51-50-1型汽轮机转子本体中心孔处缺陷,基于应变能密度理论,用复合型应力强度因子对缺陷进行了安全性评定和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估算。结果表明:在正常运行工况下,该缺陷不会引起一次性断裂且缺陷的有效疲劳扩展寿命Ne=1938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