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离子注入改进陶瓷表面可焊性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Ni+( 1 3 0keV)、Ti( 1 50keV)离子注入Al2 O3(质量分数为 85% ) -ZrO2 (质量分数为 1 5% )陶瓷表面改性试验 ,对改性陶瓷材料表面进行了X -光衍射谱物相分析、表面导电性分析以及与不锈钢材料的非活性钎焊性能分析。结果表明 ,注Ni+和注Ti+陶瓷表层导电性未发现明显变化 ,而注Ti+的陶瓷表层材料在注入剂量达到3× 1 0 17ions/cm2 时其导电性有明显的提高 ,这是由于在陶瓷材料表层生成的钛氧化物的导电性较高的原故。离子注入确实可以显著提高陶瓷材料的可焊性 ,但提高陶瓷材料表面导电性并不是提高其钎焊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1 前言近年来 ,DCS的应用日益普遍 ,一般大、中型硫酸生产装置的控制基本上采用DCS ,其控制功能强大 ,但价格昂贵。而硫酸装置的总投资相对较小 ,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 (包括一些技改项目 )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 ,不能够采用DCS控制。现有一种解决方案 ,可充分利用目前功能强大而价格相对低廉的PC机 (个人计算机 )和PLC(可编程控制器 )组成监控系统。2 系统简介该控制系统分为两级 :一级为工业PC系统 ,实现监控、数据存储、报表生成等功能 ;另外一级为PLC系统 ,现场数据采集及控制 ,它可脱离PC系统 ,独立运行。控制系…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提高对输电线的故障智能诊断和检测能力,结合大数据分析和特征提取方法进行输电线故障检测,提出基于三维数据化技术的输电线故障检测方法。采用多传感器组网方法进行输电线网络数据采集,对采集的输电线数据进行三维特征重组,提取反映输电线网络故障的谱特征量,结合三维数据化分析技术进行输电线故障数据的可视化图谱重构,根据图谱中的异常分布状态,进行故障类别判断,实现输电线故障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输电线故障数据检测的准确性较好,通过对输电线的三维数据化图谱分析能实现输电线故障点的准确定位识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定清热化痰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定性鉴别方中的麻黄和浙贝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绿原酸的含量,色谱柱为Unitary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醋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检测波长为327 ...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利用火炮内膛表面温度评估缓蚀添加剂作用效果的研究方法。首先设计专用测温传感器,测量距身管内膛表面一定厚度处的温度变化,再通过身管内膛传热规律外推得到内表面温度。利用本方法,在14.5mm弹道枪上进行了一种新型缓蚀添加剂材料的筛选和配方试验研究,采用膛壁峰值温度评估缓蚀添加剂的作用效果。最终确定的新型缓蚀添加剂被用于采用高能、高爆温硝胺发射药的105mm穿甲弹中,降烧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会对电网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出力特性指标体系描述其出力特性。首先基于历史数据建立描述新能源电站出力概率分布的指标,接着从电网供需平衡的角度建立源荷关系指标,引入了灵活性需求指标定量地描述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并网后由于出力波动性对电网运行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灵活性供给的思路;最后,以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区域为例,进行了各类指标的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标体系计算方便,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所提灵活性供给思路能够减少系统的灵活性缺额,有利于电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 80kt/a硫酸装置玻璃钢电除雾器的设计。电除雾器整体为方形结构 ,沉淀极分成 4组 ,每组由 36根 4 0 0mm× 4 0 0mm× 4 0 0 0mm方形极管组成。电晕极线有两种 ,一种是钢丝外包铅星形极线 ,另一种为特种钢制作的锯齿形极线 ,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各部位玻璃钢的构成和施工 ,以确保电除雾器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刚度及最大的有效截面积 ,从而提高除雾效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传统比率制动式母差保护与微机母差保护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重点对母线运行方式的适应性、电流回路的“软件切换”、TA饱和的检测原理等微机保护的新特点进行了对比,对比率制动式差动元件在母线区外故障且TA饱和情况下的灵敏度和区内故障有电流汲出母线时的稳定性进行了较详细的定量计算和分析,综合阐述了推广使用微机型母差保护装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