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7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天际线被不间断地重新勾勒。一栋栋崭新的摩天楼拔地而起,超高层200~300 m的时代已被跨越,取而代之以崭新的400后甚至500后时代。在中国,超高层的建设热潮也已从上海、广州、深圳向天津、南京、长沙、武汉等城市蔓延,原本对城市天际线高度有较严格控制的北京市也禁不起诱惑,加入了超高层建设的行列,而这一切甚至可能只是超高层建筑更大范围曼延的预演而已。是高地价催生高容积率进而造就了起高层建设的温床,还是地方政府自我实现的政绩观拉高了城市天际线?我们无法给出统计学意义上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发出这样的疑问城市应该以何种方式长高呢?我生活的上海,是全国拥有高层、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城市。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层楼宇与它们脚下摩肩接踵的传统里弄戏剧化地并存着,在  相似文献   
2.
五维茶室     
位于创盟国际J-office办公区后院的茶室是对基地上原有的一栋屋顶已经塌掉的仓库房的再建。基地本身极为局促,三向面墙,只有一个方向朝向一个有水池的后院,同时整个建筑对空间的索取也因为现有的一棵大树而受到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种新的3D硅像素探测器的器件结构以简化制造工艺.该结构仅包含一种掺杂类型的柱状电极.通过工业级TCAD仿真对这种结构的电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阐述了它的技术优势及潜在缺陷.同时研究了制造这种3D硅像素探测器的特殊工艺流程和相关关键工艺,并给出了主要工艺结果.  相似文献   
4.
袁烽 《时代建筑》2013,(4):124-129
文章通过介绍卜石艺术馆的改造,探讨了空间行为塑形在建筑设计方法上的应用。指出建筑师在对人的行为过程进行推演和模拟时,形成了几何折叠的空间界面,这种反向生形手法,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也是在数字性能化设计中所用到的设计逻辑,这种逻辑同时又作为建造方式的指导,给予建筑师实现多维空间创造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数字工具的介入正在重塑传统建筑文化。智能设计算法和数字建造工具的进步预示着具身智能建造时代的到来。回归当下,智能建造的主体正处于从人到机器的过渡阶段。在此阶段,“数字工匠”以人机共生的模式对建造过程中的“身体”进行增强,塑造当代的具身智能建造主体。这种人机共生模式的机制如何?它又会带来怎样的建筑结果?文章聚焦“数字工匠”概念,从感知力、思考力和实现力三个方面,结合性能化设计、机器人建造等案例,探讨人机协作下的具身智能建造方式,以及对传统建筑中空间、形式、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天府农业博览园“瑞雪”多功能展示馆是一个对后人文建构思想的实际应用。采用性能化建构的转型视角,注重设计过程控制,在生形、模拟优化、建造等方面进行探索。强调数字建造的一体化方法,实现精确快速的建造过程,并优化项目的可持续性。此外,还引入了机器人智能建造和3D打印工艺,提高建造的效率和质量,将设计方案精准地落地。  相似文献   
7.
袁烽  罗又源 《建筑技艺》2021,27(2):32-35
以上海西岸人工智能峰会B馆为切入点,提出以数字装配为核心的建筑业生产范式转向.结合西岸人工智能峰会B馆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的各环节,从设计的可视化、生产的前置化与人机的孪生化三方面阐述数字装配涵盖的变革趋势,并对未来去中心化、去专业化的社会生产体系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筑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建筑师的著作权除了设计与建造建筑,也逐渐包含研发数字化工具。建筑学面临着被科学思维重新赋能,建筑知识体系的快速迭代已然成为建筑教育的核心议题。建筑智能实验室正在成为研究建筑数字化软硬件工具的载体,覆盖了设计生成、感知、推演、模拟、优化、再现、建造等诸多过程。如今,建筑智能增强下的分布式集群研发与网络化共享协作正在定义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工具、流程,并不断扩展着建筑学的内涵。从实验到实证的研究范式,带来了针对设计与建造过程的可模拟性、可迭代性、可推演性、可控制性的精确研究内涵。建筑智能实验室的研究范式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增强建筑师的思辨力与分析能力,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性能化协同,这正在成为建筑学转型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9.
今日建筑     
袁烽 《时代建筑》2009,(4):132-133
1 安·迪穆拉米斯特(Ann Demeulemeester)服装店建筑师:大众建筑工作室(Mass Studies)项目地点:韩国,首尔项目时间:2007基地位于一条小巷中,临近一条繁忙的大道和多山公园。这里过去是居住区,  相似文献   
10.
袁烽 《湖北电力》1995,19(4):25-27
武汉供电局输配电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武汉供电局袁烽,姚铭1引言多年来,武汉供电局的输配电生产管理依靠人工为主的有限技术手段,在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八十年代后期,我局在输配电生产管理上逐步应用了计算机技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