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6篇
化学工业   2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发电入网的协调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大规模的电动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和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电网时,车主充电行为的随机性和分布式发电的间歇性加大了对电网调节能力的要求。文章建立了电动汽车和分布式发电协调控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以等效负荷率最大、节点电压越限和损耗率最小、入网服务成本和车主充电成本最低为目标,动态调节电动汽车充放电功率,能很好地匹配负荷和分布式发电的功率波动,降低分布式发电间歇性对电网的影响。最后用实例进行仿真,并对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智能电网中大规模电动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vehicle,PHEV)和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RES)发电的接入,使得电网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集中控制转变为分布式控制,潮流也从单一流动转变为双向流动,直接影响传统发电机组的功率输出。电动汽车能够向电网提供辅助服务(vehicle to grid,V2G),改变了传统经济调度单一的发电商利益模式。车主充电行为的随机性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也加大了对电网调节能力的要求。为此文章构建了基于智能电网的动态经济调度模型,该模型包含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发电成本(含电动汽车入网服务成本)和车主充电成本最低、环境污染最小和等效负荷率最高为优化目标,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动态调节电动汽车充放电时间和功率,匹配负荷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最后以10机组系统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证明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注空气开采过程中稠油结焦量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江航  许强辉  马德胜  谭闻濒  黄佳  李阳  陈希  史琳 《石油学报》2016,37(8):1030-1036
通过建立油藏高温、高压反应模拟实验装置,物理模拟了稠油注空气开采过程中焦炭的生成过程,研究了反应气氛、温度、压力以及空气通风强度对稠油生焦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空气气氛下,原油低温氧化显著促进了焦炭生成,5 MPa反应压力下,每克稠油最高焦炭生成量为0.375 g,是氮气气氛下最高生焦量的2.5倍,焦炭初始生成温度受低温氧化影响比氮气条件降低了近200℃。随压力升高,加剧的低温氧化反应提高了焦炭生成量,但是5 MPa后压力影响不再显著。随空气通风强度增加,生焦量并非持续增加,而是在33.4 N·m3/(m2·h)附近存在极值。进一步对比分析了焦炭的高温氧化消耗与原油组分蒸馏失重对焦炭生成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焦炭氧化是空气气氛下温度自225℃升高至300℃过程中焦炭净生成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在氮气气氛下,随温度升高至450℃,加剧的原油热解缩聚反应增加了生焦量,但温度进一步升高引起焦炭自身热解失重,生焦量降低。另外,实验还发现,当温度超过200℃时,反应管内油砂中心温度超过外壁面加热控制温度。分析表明,超温现象由原油组分的低温氧化和部分活性较强的焦炭高温氧化引起,因此该稠油存在油层自燃点火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在配电网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提出了适合于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在配电网应用的多目标、多约束优化模型,该模型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电网侧和车主的双方利益,以节点电压偏移和电网有功损耗最小、电动汽车入网服务成本和车主充电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并以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和车主的行车需求建立了约束条件.采用含约束处理的NSGA-Ⅱ算法来求解该模型.对一个实例进行仿真,说明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在配电网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部分地方政府出台政策要求燃煤电厂进行白色烟羽的控制,引发广泛关注。为深化白色烟羽控制研究,本文介绍了白色烟羽形成及消除机理,概述了白色烟羽控制技术,包括烟气加热、烟气除水及烟气除水再热,其中水媒式GGH、冷凝器、浆液冷却技术应用最多。进一步,对控制技术进行总结,指出现有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完全消除白色烟羽。以满足政策要求和环境条件为基础,兼顾技术局限性、工程实际及经济性,提出了技术选择的路线。此外,对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白色烟羽控制的环境效益不明显。最后,对白色烟羽控制进行了预测,指出白色烟羽控制需灵活化、差异化、区域化,避免强制化、一致化、全面化。  相似文献   
6.
电力变压器噪声研究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降低变压器噪声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笔者较全面地阐述了变压器噪声控制的重要意义和这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说明了振动是产生变压器本体噪声和冷却装置噪声的原因.归纳了变压器噪声的研究方法:变压器远场辐射噪声可以通过实测数据统计和建立计算模型两类方法进行分析,变压器辐射噪声的测量用声强法比传统的声压法更加接近真实情况.详细介绍了变压器的噪声控制方法,在噪声源控制上选用优质高取向硅钢片,在设计、工艺和安装等诸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在噪声传播过程中采用缓冲装置、消声法、设置隔音层、隔音室等方法增大噪声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以降低噪声.最后,对变压器噪声控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大规模的海上风电投产后消纳问题,提出了海上风电-氢能综合能源监控系统。  方法  提出了海上风电-氢能综合能源监控系统的系统架构、分析了陆上加氢站、海上制氢站、海上风电机组各监控子系统的要求,并给出了能量管理的要求。  结果  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顺序控制、发电预测及计划、分布式电源管理、制氢负荷管理的要求。  结论  系统达到了自发自用,短时储电,长期储氢,负荷可控的控制要求。方案切实可行,有望于工程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笔者较全面地阐述了输电线路可听噪声控制的重要意义和这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说明了导线表面空气电晕放电是交直流输电线路噪声问题产生的原因。系统地分析了交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两大类影响因素,即线路结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影响与大气及环境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归纳了降低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方法,提出目前工程中较为可行的措施是增加分裂导线的直径和分裂数,改变分裂导线的间距。介绍了国外交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限值及目前开展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限值情况,交流输电线路按照55 dB(A)进行限制,直流输电线路在平原地区按照45 dB(A)进行限制,在高海拔地区按照45~50 dB(A)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调相机建模的必要性,从调相机变压器组关键设备建模、调相机动模系统设计入手,研究了调相机保护测试技术,并搭建了调相机动模测试平台,该平台包括SFC变频启动装置和注入式定子接地保护回路。测试结果表明,该动模系统可准确模拟实际调相机的故障暂态特性,能够有力支撑调相机保护性能的分析与测试。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