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能源动力   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3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后行MRA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MRA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35例患者70支大脑中动脉中,MRA显示正常血管28支,病变血管42支,病变部位47处,MRA与DSA诊断符合53处,符合率70.7%,诊断偏高22处。MRA诊断大脑中动脉轻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0;中度狭窄时各值分别为100%、71.4%、73.1%、17.6%、100%、3.5、0;重度狭窄时各值分别为100%、81.4%、82%、15.4%、100%、5.38、0;闭塞病变时各值分别为100%、96.8%、97.3%、86.7%、100%、31.25、0。MRA对大脑中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病变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1.0、0.224、0.222、0.912。结论   与DSA相比,MRA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具有不同的诊断价值。对轻度狭窄诊断效度最高,适于筛查;对于中、重度狭窄诊断效度降低,应进一步做DSA明确以决定治疗策略;对于闭塞病变诊断符合率虽高,但也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2.
高红华  文佳媚 《工业加热》2010,(11):843-846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2评分与责任血管狭窄的相关性,以及侧支循环对TIA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84例TIA患者入院时的ABCD2评分及脑血管DSA影像学资料,根据ABCD2评分,分为≥4分组和<4分组;根据DSA影像学结果,分为责任血管狭窄≥50%组和<50%组,评价ABCD2评分与责任血管狭窄的相关性,以及侧支循环对TIA后2d内脑卒中风险的影响。结果①责任血管狭窄率≥50%组与<50%组比较,年龄≥60岁者所占比率高[分别为52.7%和27.6%,χ2=4.87,OR值=2.928,95%CI(1.109,7.733),P=0.027],既往有缺血性卒中史者所占比率高[分别为29.1%和6.9%,χ2=5.555,OR值5.538,95%CI(1.176,26.087),P=0.018]。②责任血管狭窄率≥50%组与<50%组比较,ABCD2评分≥4分者所占比例高[分别为45.5%和20.7%,χ2=5.001,OR值=3.194,95%CI(1.125,9.070),P=0.025]。③责任血管狭窄率≥50%组TIA患者2日内卒中发生率高于狭窄率<50%组(分别为36.4%和2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8,OR值=1.500,95%CI(0.562,4.006),P=0.417]。④责任血管狭窄率≥50%组TIA患者2d内卒中风险与持续吸烟、ABCD2评分≥4分相关,侧支循环开放使2d内脑卒中风险降低,[OR值=0.179,95%CI(0.051,0.624),P=0.005]。结论①年龄及既往缺血性卒中史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②ABCD2评分≥4分与责任血管狭窄≥50%相关。③责任血管狭窄率≥50%组中,持续吸烟、ABCD2评分≥4分使TIA患者2d内脑卒中风险增加;侧支循环开放使TIA患者2d内脑卒中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3.
将微型扬声器的振膜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INE CONE模拟软件对微型扬声器振膜进行模拟分析,与KLIPPEL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INE CONE模拟的频饷曲线与KLIPPEL测试的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FINE CONE为扬声器振膜的性能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闭塞时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侧支循环对不同部位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均行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并引起同侧新发梗死。记录梗死分布部位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分析颈内动脉闭塞引起同侧脑梗死的分布特征与前、后交通动脉开放的相关性。结果 45例中,颈内动脉闭塞后梗死分布依次为皮层微小梗死38例(84.4%),内分水岭梗死22例(48.9%),流域性梗死21例(46.7%),后分水岭梗死10例(22.2 %),前分水岭梗死 6 例(13.3%),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 10 例(22.2%)。其中皮层微小梗死合并分水岭梗死23例(60.5%)。前交通动脉开放时无流域性梗死(0%,P = 0.013);12例无一级侧支开放者发生流域性梗死11例(91.7%,P = 0.003)。结论 动脉到动脉栓塞机制与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机制共同参与了颈内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前交通动脉开放可以降低流域性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绝大部分电力事故由工作人员习惯性违章造成,为加大反违章力度,防止人身事故发生,本人在平安变电站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反习惯性违章的培训工作,感触颇深,本人衷心祈望本文给所有与电有缘的人们带来平安。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比较单纯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将34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 70%的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药物组)18例和药物联合支架治疗组(支架组)16例,并进行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终点事件为狭窄动脉供血区出现脑卒中。结果 支架组与药物组均无出血性脑卒中发生。随访期内,药物组18例中发生狭窄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再发脑梗死5例(27.78%),3例发生大脑中动脉闭塞(16.67%,其中2例为无症状性闭塞),支架组未发生支架侧脑梗死,12个月时复查DSA无支架内再狭窄或闭塞。支架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 < 0.05)。结论 选择性的支架治疗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可能较单纯药物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成年缺血性烟雾病患者急性脑梗死的分布模式及侧支循环特点。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34例烟雾病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脑血管造影(DSA) 检查,D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分析烟雾病性脑梗死的分布特点以及DSA不同分期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结果DWI显示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累及42个大脑半球, 梗死模式依次为皮层梗死(71.4%),分水岭梗死 (71.4%),穿支动脉梗死(23.8%)。DSA显示急性梗死半球Mugikura 1 ~ 4期所占比例分别为:1期21.43%(9个),2期40.47%(17个),3期19.05%(8个),4期19.05%(8个)。各期1级侧支分别为8个(34.7%)、11个(47.8%)、3个(13.1%)和1个(4.4%),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763,P = 0.006);2级侧支分别为4个(13.8%)、12个(41.4%)、7个(24.1%)、6个(20.7%),但各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1.684,P = 0.092);3级侧支分别为0个(0%)、0个(0%)、1个(33.3%)、2个(66.7%), 各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299,P = 0.021)。结论 缺血性烟雾病患者梗死模式以皮层梗死及分水岭梗死为主,提示其发病机制为动脉-动脉栓塞和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共同参与。侧支循环的模式随烟雾病的进展而发生变化,1、2级侧支循环多出现于烟雾病中期,3级侧支循环出现于晚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的围手术期风险及短期预后。方法   2010年1月 - 2011年9月收治27例后循环缺血患者,29处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 ≥ 70%,因常规药物治疗无效,采用球囊扩张支架进行治疗。术后1、3、6、9、12个月进行随访,监测血脂、血糖、血压。术后6个月复查动脉超声,12个月时复查DSA。结果 27例患者的29处重度狭窄均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技术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80% ~ 99%,平均92.55% ± 5.26%,中位狭窄率95%;术后狭窄率0% ~ 15 %,平均3.27% ± 4.60%,中位狭窄率0%,手术并发症0。术后随访12个月时,无后循环缺血事件发生。12个月时随访DSA,支架内内膜增生1例,再狭窄0例。结论 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热轧板厂原1号步进式加热炉的步进梁采用的是泵控系统,现场无传感器检测步进梁位移量,步进梁的动作全部靠手动操作,速度不易掌控,生产节奏也较慢。为适应生产的需要,加快轧制速度,2002年投产的2号加热炉和2007年投产的3号加热炉均采用全自动控制,利用位移传感器检测步进梁的位移量,通过比例阀以及在GE90-70PLC程序中采用斜坡技术对步进梁运动进行加减速控制,达到控制步进梁运行速度的目的,实现对板坯的轻拿轻放。年产量由原来的几十万t发展到现在的300万t,大大提高了生产节奏。  相似文献   
10.
汽车平顺性的建模分析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汽车振动源和人体对振动的反应,利用模拟技术,建立了十三自由度人-椅-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运用随机振动理论给出了振动形态、传递函数、车轮的动载荷、座椅加速度等参量,并利用已有的汽车数据,对汽车行驶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如下结论:发动机与轮胎刚度、减振器阻尼对后排座椅处的振动影响不大;后排座椅的垂直刚度增加很大时,对垂直方向振动影响比较大;后桥刚度、阻尼对后排座椅处的振动影响较大,后轮胎刚度增加,则振动加强;后桥刚度对汽车平顺性有一定影响,后桥的刚度减小,则后排座椅处垂直加速度相应减小,使用该模型可对汽车行驶平顺性进行预测或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