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建筑科学   7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面向实际大型电网的暂降评估需要考虑覆盖全网特征的线路故障仿真,其仿真计算速度和稳定性是制约其实用化的主要因素。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系统的大型电网电压暂降评估方法。该方法根据仿真需求构造多Agent系统并制定协同交互规则。首先,由网架解析和故障设置Agent自主生成仿真任务。其次,由仿真管理和计算Agent动态执行海量仿真。最后,由数据处理和分析Agent异步存储仿真数据并生成评估结果。目前该方法已应用在某省级电网电压暂降评估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实例证明所提方法加速比高,运行稳定,可为大型电网电压暂降评估实用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分析在广州轨道交通某支线地铁勘察中所得到的旁压试验数据,获得了其沿线不同区间内典型控制地层的P-V曲线,并由这些曲线确定相应的总静止土压力、临塑压力、极限压力及其旁压模量等岩土体力学参数,为地铁设计与盾构施工提供了相关参数,对相关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区临近地铁隧道的深大基坑开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基坑开挖过程中,如何保证临近地铁隧道的稳定和安全是整个工程必须要考虑和重视的问题。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手段,对拟开挖基坑进行施工过程的各个工况分析,预估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线路的影响,以评估基坑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该基坑设计方案能有效减少对临近地铁隧道的运营影响,保证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BIM技术飞速发展,给建筑业带来的变革有目共睹,特别是在建筑、水电、设备和结构专业中效果显著,相比之下岩土工程专业上BIM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BIM软件针对岩土工程需要而开发的功能模块有限,部分功能在BIM实现起来尚有一定的难度;但这并不代表BIM不适用于岩土工程,通过二次开发,软件升级等过程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本文通过对BIM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进行的研究,证明BIM技术完全可以运用在岩土工程的多个领域中,并且具有以往传统方法所没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的提出适应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旨在以保护生态为基础,高效解决城市水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城市地质调查更好地服务海绵城市建设,成为新时代城市地质调查的新方向和新挑战。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地质调查重点的四大思考,并以番禺区地下水资源调查服务海绵城市建设为例,从水文地质条件的角度,对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原位测试手段相比,旁压试验能更客观地反映试验土体的横向强度和变形特征,只是由于野外操作步骤繁琐,影响试验数据精度的因素较多,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而地铁勘察规范中要求必须使用旁压试验指标来评价岩土的水平变形特征。本文以实际勘察工程为例,指出可能导致旁压试验失败的几个因素,从试验准备、成孔工艺、试验时间、压力加载等级等方面,结合野外操作经验,经过对比分析,分别提出对策,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9.
基于高密度均匀分布的4 280个钻孔资料,结合广州海岸变迁史及14C测年试验成果,深入研究了广州南沙区软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依据成因时代和沉积环境,将南沙软土划分为两大层,其中上层为全新世软土层,14C年龄约为1 500~8 500 a;下层为更新世软土层,14C年龄约为34 000~45 000 a。同时对南沙区软土基本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比研究了上下两层软土工程性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南沙软土分布面积约718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91.6%,平均厚度15~20 m,普遍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强、渗透性弱等特点;相较于下层软土,上层软土的厚度、含水率、孔隙比、压缩系数更大,抗剪强度更低,粉细砂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电压暂降相关系统存在重监测、少应用、无互动等问题,构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省级电网电压暂降互动平台。首先,根据供电公司、敏感用户和治理产商三方的实际需求设计平台的功能体系与总体架构;其次,通过建立母线关联映射表和全网暂降特征库实现多源数据的关联和特征提取;再次,在多源数据融合基础上实现电压暂降严重程度评估、风险预警、即时感知与快速定位、辅助治理决策等功能;最后,构建暂降治理参与者信息共享与互动机制、建立暂降协同防治体系。目前,所提平台已在某省电网投入实际应用,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