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3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逆变器传动变速系统而设计的感应电机不同于直接由电网供电的感应电机。本提出并提供了由逆变器驱动的感应电机的一种新颖设计方法。随后,为此专门对尺寸估计方程式和转子槽形作了研究。推荐的方法允许将电机与逆变器的设计,广泛的性能分析和系统优化集成在一起,取得的感应电机的功率密度,比以传统方法直接为由电网供电而设计的感应电机高20—30%,本提供了模拟分析和实验结果来证明这些结论。  相似文献   
2.
用户必须拥有关于在“正常运行工况”下最高电动机转子表面温度的数据,以便在危险等级1,类别2的地区内安全地使用逆变器馈电的感应电动机。转子表面温度数据是为在各种逆变器装置和运行工况下的TEFC(全封闭风扇冷却)化工用感应电动机而提出的。对于逆变器馈电感应电动机,一个“正常运行工况”的推荐定义被提出,以供工业上的考虑。  相似文献   
3.
定子绕组故障一般起因于接地壁或匝间绝缘故障。故障机理包括绝缘中的薄弱部分逐渐的发展。这种薄弱部分通常是连续不断地扩张的空穴所造成的,而这种扩张则是由于不断增加的电晕或局部放电活动所引起的。这个故障方式是从内向向外的。近来在实际电机上的故障研究,和耐压试验下的线圈研究,表明故障能够从外向内发生。表面污染导致剧烈的表面放电和漏流径形成。这种表面放电在电晕活动的向内运动之后能够导致迅速的绕组故障。本把漏流径形成视作一种故障机理,并对目的在于比较绝缘材料的防漏流径形成能力的一系列标准绝缘材料试验作了叙述。这些试验表明,绝缘材料的结合能够降低一个相当坚固的绝缘系统的防漏流径形成能力,并使其容易发生故障。  相似文献   
4.
以AlN、Pr2O3做为SiC陶瓷液相烧结的复合助剂,选定不同的助剂含量(5wt%~ 20wt%)和不同的助剂摩尔比例(Pr2O3/AlN=1/3、1/1、3/1),在1800~2000℃温度下,采用热压和无压烧结的方法制备SiC陶瓷样品,并对这些陶瓷样品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助剂比1/3组的样品显示出更有效地促进SiC陶瓷致密化,该组样品无压烧结最大相对密度为87%,热压烧结具有最高的相对密度96.1%、维氏硬度23.4 GPa、抗弯强度549.7MPa、断裂韧性5.36 MPa·m1/2,显微结构中可观察到晶粒拔出现象,断裂模式为沿晶断裂.  相似文献   
5.
以微米硅(Si)和纳米碳黑(Cp)粉体为主要原料,采用经机械化学法合成的碳化硅(SiC)和15%和25%的纳米碳颗粒与碳化硅(Cp-SiC)的复合粉体,并经无压烧结得到了Cp/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分析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Cp/SiC烧结体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当温度小于700℃时,Cp/SiC复合陶瓷在空气中的氧化受C—O2反应控制,致使其为均匀氧化;700℃时,氧化后的复合材料显气孔率最大,弯曲强度达极小值;大于700℃,氧化过程受O2的气相扩散控制,呈非均匀氧化;700~900℃之间,O2通过微裂纹的扩散控制着Cp/SiC的氧化过程;900~1 100℃之间,O2通过SiC缺陷的扩散控制着Cp/SiC的氧化过程,并在1 000℃时的最初的2 h内,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增大,且达到了极大值。同时表明,纳米碳含量是影响复合材料强度及氧化行为的关键因素,添加纳米碳质量分数为15%的Cp/SiC复合陶瓷可以作为一种抗氧化性能优良的玻璃夹具材料。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电动机电流是一种不稳定信号,其特性随电动机的随时间变化的正常工况而变化,结果,傅立叶分析难以将电动机的正常工况与故障工况区别开来,另一方面,时间-频率分析法清楚地显示了在变换域中,使与故障检测相关信号特性更明显的电动机电流,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自适应的检测断条和轴承损坏的时间-频率统计法,由于电动机随时间变化的正常工况以及电动机几何结构对于电流的影响,我们使用了一种以训练为基础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在实际的测试开始之前为来训练识别电动机的正常运行方式的算法。在训练阶段,利用转矩和机械转速估计来估计与故障检测有关的特性,然后,对这些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它们划分成电动机的几种正常运行方式,对于每一种方式要计算一个有代表性值和界定值,而后将其存入数据库,以用作测试阶段的基础,在测试阶段,要计算测试特性与模态代表值的距离,并将其与界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它比所有的界定值大,该测量值就称作为一个潜在的损坏信号,在后处理阶段,为了有多个测量值,该测试被反复进行,以提高检测的精度。从我们的研究中得到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推荐的方法提供了以电动机-电流为基础的故障探测的强有力的通用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的目的是对于利用模拟渐近法来确定多速3相绕组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它局限于p/2p极性质的非常简单的情况。这个方案已得出了非常名的解决办法;于是,就可以着手研究更加困难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在交流电动机高效率速度控制方面所使用的调速传动装置(ASD)应用的增长,费用昂贵的、与电动机传动装置有关的作业故障,也渐渐多了起来。通用的ASD由一个以2-20kHz切换多个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脉冲宽度调制逆变器组成,电压上升(dv/dt)率为6000伏/微秒。由于电动机端子过电压(因电缆长度较长而加剧)高的dv/dt造成对电机绝缘的有害影响,并由于共模电压原因而加剧EMI(电磁干扰)、损坏轴承并造成漏电。针对这些问题,涌现了各种缓和技术。然而,在献中寻找直接的解决办法的工业用户,时常面临着诸多困难:确定哪一种缓和技术对于他/她的应用才是最好的。本利用实验室测量,对所提出的各种用于轴承电流、EMI以及电动机端子过电压的缓和技术,根据它们的效率和损耗,进行了评价与比较,并且为用户提供了实用的应用评定。  相似文献   
10.
本叙述了控制对有故障感应电机性能的影响,通常用于开环运行的诊断指数不再有效。模拟和实验结果显示,在磁场取向控制的电机中励磁电流分量的频谱id,具有能够导致一种有效诊断方法的适当特性,特别是在定子和转子故障情况下,分别在频率2f和2sf时的id频谱分量都与控制参数无关,而与故障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