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技术理论   1篇
建筑科学   3篇
无线电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蔡晋安 《山西建筑》2006,32(21):151-152
分别分析了地下室墙体和楼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并介绍了裂缝的预防措施和修复措施,阐明了裂缝的危害性,指出应从设计施工采取措施,加强防患意识,控制裂缝产生,保证构件的刚度和结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蔡晋安 《福建建筑》2012,(10):63-64,67
合龙施工是连续梁体系转换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成桥质量的重中之重。选择一种适合的合龙段施工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合龙段采用挂篮法施工,本文通过对跨越307省道连续梁边跨合龙段的施工过程,立足项目特殊性,阐述采用支架法施工合拢段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汶川8级地震前空间电离层VLF电场异常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法国DEMETER卫星记录的空间电场频谱资料,提取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可能存在的电场异常信息.首先利用轨道的重访特性分析了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震中上空固定纬度点(31°N)的VLF电场信号2年多的正常频谱变化背景,结果显示1~6月各频点变化比较稳定,但在7~10月份各频点谱值扰动比较剧烈,存在整体幅度上升或者下降的现象,因此电场可能存在年周期变化.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收集了2008年4月1日~5月12日震中区上空2000 km范围内所有夜间的降轨轨道在北纬31°记录的电场所有频点资料,计算结果显示震前1周内即5月6~10日相对4月份呈现明显的电场能量增强现象,增强幅度达到3σ,频率集中分布在2~6kHz范围内,异常区域的空间统计分布反映该电场增强现象位于震中以南较大范围内.这次异常发生在空间电磁活动平静时期,可能与汶川地震的孕育过程有关.最后讨论了空间地震电场异常的可能形成机理,对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的深入认识还需要地基和空间的联合立体观测来支持.  相似文献   
4.
地震预警是国内外地学研究的热点,是复杂的社会工程.地震预警工程是跨学科的工程,特别是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本文就地震预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由地震预警原理带来的工程上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介绍了地震预警的概念和种类、地震预警的模式、地震预警的能力,强调了地震预警盲区、受益区、无效区的不同能力,提出了地震预警第一报的重要性.指出了地震预警技术不仅带来减灾效果,还催生了密集地震观测网,突破了传统地震观测网的观测方式和处理方法,将为传统的地震观测学和实时地震学带来创新和变革.论述了当前地震预警技术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地震预警的现状,提出了地震预警工程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需要研究的方向,指出地震预警是复杂的社会工程,首次提出了地震预警的社会容忍度及社会对地震预警容忍度的差异,同时探讨了地震预警效益和风险.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SMA混合料的原材料、马歇尔试验、最佳油石比等的试验分析,并针对SMA混合料在泉州市区旧混凝土路面改造中的应用研究,验证了SMA加铺层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