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保定市供电公司调度所定值管理系统不完善,针对用户要求和电力系统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PI2000平台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的开发.介绍了PI2000数据交换平台的特点和优势,给出了定值管理程序的开发过程,最后阐述了它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PC机多路通信卡的电路框图,为了PC机能够及通信卡之间进行良好的信息交换,提出了动态链接库(DLL)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TTR预警的重型车辆防侧翻控制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建立的重型车辆8DOF与5DOF实时简化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比较,优选出了能较好预测未来侧翻危险程度的5DOF模型,进而研究了基于该模型的实时TTR侧翻预警算法和基于预警算法的防侧翻LQR最优主动控制策略。应用差动制动的方法对重型车辆进行了主动侧倾控制,还选取鱼钩等四种转向工况,以TruckSim和MatLab联合仿真来验证预警算法的精度与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差动制动的LQR控制方法能有效地降低侧翻指标——横向载荷转移率(LTR),避免侧翻的发生,显著提高了重型车辆的侧倾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的试验建模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磁流变减振器进行试验,得出了试件的系列示功图和速度特性曲线;分析了电流变化、活塞速度对试验样品的外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磁流变减振器插值模型进行仿真并与试验曲线对比,结果显示吻合度较高。说明所建的磁流变减振器模型非常准确,可以应用于磁流变减振器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汽车行驶的侧向稳定性,设计了一种考虑车辆稳定状态趋势的新型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LTV-MPC)方法.该方法利用模型预测控制的转角优化序列对汽车稳定状态趋势进行预测,并基于预测的车辆稳定状态调整轮胎侧偏刚度,实现汽车的侧向稳定性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主动前轮转向汽车的侧向稳定性,降低控制器的计算负担.  相似文献   
6.
汽车线控四轮转向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转向传动比随汽车速度和方向盘转角而变化,提出了前轮控制、侧滑率反馈控制和侧滑率及加速度反馈控制三种前轮线控转向的稳定性控制策略,并进行了驾驶模拟器试验评价。结合后轮主动转向研究了分别采用前馈控制方式和反馈控制方式的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转向控制策略,并将其与前轮线控转向和传统四轮转向系统进行了比较。仿真和模拟器试验验证了线控四轮转向系统能有效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商用车侧倾简化模型和确定动态侧倾阈值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侧翻时间预测的重型商用车侧翻预警算法和一套能觉察翻车危险的实时侧翻预警控制器,并进行了实车场地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在控制器上运行,并能在车辆接近侧翻时及时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措施,从而避免侧翻发生。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汽车前门及其检具的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Nastran对某轿车前门及其检具主体进行了重力变形分析,以及检具主体的热变形分析,找出自重最大变形测点和分析出最大热变形发生的温度;结合底板优化、增加支座数量以及设置伸缩缝等方法对检具结构进行优化,以降低检具在使用过程中的重力相对变形及热变形,有效提高了检具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提高卷板机卷制精度,在四辊卷板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了多辊结构,同时采用机电结合和外部计算机设备进行一体化控制,操作可行性上也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牵引车失稳机理的基础上,以横摆角速度和侧向加速度为控制变量建立了重型牵引车二自由度参考模型。在Trucksim软件中应用制动力矩分配策略和PD算法控制的滑移率控制策略对车辆参考模型进行了仿真控制。仿真结果显示,控制理论正确可行,实现了提高车辆稳定性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