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锻锤基础的冲击疲劳损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损伤力学的概念提出了一种研究由锻锤锻打引起锻锤基础系统的疲劳损伤增长和疲劳寿命估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定义,引入锻锤基础系统中减振垫与基础块的损伤状态寿命因子,能够估计出锻锤基础系统的减振垫和基础块的损伤疲劳寿命上、下限。通过分析发现,长期的重复冲击载荷会引起锻锤基础系统发生疲劳微损伤积累,疲劳损伤积累的宏观损伤又引起锻锤基础的动力响应随宏观损伤发展而增大,动力响应的增大又加剧基础系统的损伤发展。因此,为减少周围环境的振动以及保护周围环境免受锻锤冲击损伤,在锻锤基础系统设计中需考虑吸振和损伤控制。  相似文献   
2.
对九江市防护大堤发生的严重渗流溃口问题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评定.在分析中,结合九江市堤防溃口的渗流破坏机理,采用二维饱和渗流有限元和概率分析方法,从渗流稳定性的角度,研究了在随机条件下九江市防护大堤的抗渗安全问题的可靠性分析方法.讨论了发生溃堤的主要原因,指出了在1998年长江百年一遇的洪水条件下,九江大堤溃口断面的抗渗可靠性仅为55%.同时也证实了九江大堤被冲溃口的必然性.研究表明,对防洪堤坝的抗渗稳定性进行可靠性的概率分析是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堤坝抗渗安全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疲劳失效是发生在工程领域中的一类十分普遍的物理现象,用连续损伤力学理论研究岩土工程结构的冲击疲劳损伤过程不论对损伤力学研究发展还是岩土工程理论进步都有创新意义。由于土具有结构性,所以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在土的本构模型中都引入了"损伤"的概念。但是,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将土的破坏视为疲劳损伤破坏的文章尚不多见。通过对锻锤基础系统的冲击疲劳损伤数值分析,得到了锻锤基础系统在不同寿命阶段(总锻打次数下)单次锻打引起地基土竖向响应、微损伤平均累积变化量以及用宏观平均累积损伤表示的冲击疲劳损伤变量的机理和演变规律,可供类似锻锤基础系统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锻锤基础及其地基土所承受的重复冲击载荷的特性,将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应用于锻锤基础系统的疲劳损伤问题,分析了地基土在重复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特性。研究表明,振幅随离基础中心距离增大而衰减,随离基础中心垂直深度的增大而衰减。同时,锻锤锻打引起的损伤增长对地基土表面或地基土深度上各点的最大振幅比都有极大影响。文中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坝系统的非线性动力损伤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邱战洪  张我华  任廷鸿 《水利学报》2005,36(5):0629-0636
本文在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基础上,把非线性动力损伤的概念引入岩石类介质的本构模型,分别提出岩石类材料的脆性动力损伤和粘弹塑性动力损伤破坏模型。同时,将损伤、渗流及孔隙率演化等相互耦合的有效应力概念引入Mohr-Coulomb破坏准则,用于分析在渗流压力、损伤发展、孔隙率演化和动应力共同作用下堤坝及岩基系统的非线性地震动力损伤,建立了相应的二维有限元动力损伤数值分析模型,并应用于地震荷载作用下的龙滩混凝土重力坝及其岩基的破坏过程分析,分析结果可作为大坝的安全性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