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4篇
矿业工程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耀剑  江利  孙智 《热处理》2009,24(6):34-37
根据我国煤矿锚杆的实际使用情况及本课题组已有的研究结果,设计了一种锚杆用空冷低碳Mn.B贝氏体钢,并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试验用钢经930℃正火、200~600℃回火后可获得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塑性,Rm、RP0.2和45分别达到了800~1064MPa、600~724MPa和15%~20%,其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因此完全可用于煤矿中的高强度锚杆。  相似文献   
2.
低灰煅烧无烟煤与铝用石油焦的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煅烧无烟煤和铝用煅烧石油焦的常规性质及颗粒物理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煅烧无烟煤的颗粒性质、石墨化度都要优于煅烧石油焦,灰分成份符合铝电解炭阳极原料要求,可以作为铝电解炭阳极的原料使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SEM、金相及能谱分析方法,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对25Cr2Mo1V钢在高温服役状态下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Cr2Mo1V铜在长期高温下服役会形成黑色网状晶界,且晶界粗化及V、S元素在晶界处的偏聚,导致冲击韧性降低,产生脆化现象,造成其服役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4.
在添加羧酸和有机化合物的硫酸电解液中,采用阳极氧化的方法制备了电路铝基板衬底,研究了电流密度和氧化时间对氧化膜厚度和硬度的影响。利用X射线,SEM分析了氧化膜的物相组成和表面微观结构,并对其电绝缘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获得的氧化膜是由非晶态的Al2O3以及少量晶态γ-Al2O3组成,呈致密的网状结构,其电学性能满足基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耐磨材料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耀剑  江利 《矿山机械》2005,33(6):73-76
对我国目前使用的金属耐磨材料(包括耐磨白口铸铁、高锰钢、贝氏体球铁和贝氏体钢等)的研究和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简述了我国耐磨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MMW-1型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添加KH-550硅烷偶联剂改性及未改性纳米莫来石对蓖麻油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硅烷偶联剂对纳米莫来石具有明显的改性效果;在蓖麻油中添加改性纳米莫来石可以明显提高其润滑性能;改性莫来石的添加量在1%~1.5%时,润滑油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中碳Si-Mn TRIP钢的热处理工艺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银浩  任耀剑  江利 《煤矿机械》2006,27(10):121-123
研究了不同加热温度、等温温度及等温时间对中碳Si-Mn TRI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用钢经840~880℃加热,保温20min,在320~360℃的盐浴炉中等温淬火3 h,得到较高的强度(σ_(0.2)=900~1000 MPa、σ_b=1300~1564 MPa)与良好的塑性(δ_5=15%~18%)相配合。  相似文献   
8.
以无烟煤为新型原料介绍了无烟煤水煤浆技术、无烟煤导电高分子材料、无烟煤活性炭,着重介绍无烟煤在电解铝炭阳极上的应用,并采用无烟煤代替石油焦成功制备铝电解炭阳极。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无烟煤的应用价值而且为将其作为洁净能源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增强类、导电防静电类、绝缘类、阻燃类等4种聚合物/煤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并分析了聚合物/煤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酸碱除灰对煅烧无烟煤结构和灰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X射线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经过常规NaOH-HCl脱灰处理的煅烧无烟煤及灰分进行晶体结构、灰分物相及灰分成份分析。结果表明:脱灰处理能脱出碳微晶层片内的灰分,使层面间距由0.34466 nm减小至0.34386 nm,但同时对微晶单元具有一定的解体作用,微晶高度由10.78782降至8.95094 nm,层片碳环数由153降至123个。灰分中各种元素的含量都有较大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