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代表站1961—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下降,80年代达到最低,90年代有所增加,但也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1世纪初又开始下降.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的减少春季和秋季贡献最大,80年代降水量的减少和90年代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夏季的贡献.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起伏较大,1963年降水量最多,为1 038.4 mm,2014年最少,仅为276.2 mm.近54年石家庄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线性趋势为-11.0 mm/(10 a),但下降趋势并不明显.石家庄北部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市区及东部、南部和西部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均不明显.近54年,石家庄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0.9 mm/(10 a),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线性趋势分别为-11.9,-1.1和-0.3 mm/(10 a),上升或下降趋势均不明显.夏季降水减少是导致石家庄年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石家庄四季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区域特征.石家庄四季降水量均存在显著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研究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得组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可行性。方法 入组40例晚期或局部晚期无法手术的NSCLC患者,采用18 G自动活检枪,经CT引导行肺穿刺活检获取肿瘤组织,行EGFR基因检测,观察术后并发症,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40例病例均经穿刺活检获得足够的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突变率为37.5%(15/40),其中腺癌患者突变率为50.0%(12/24),非腺癌患者突变率为18.8%(3/1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穿刺后出现气胸,3例患者出现咯血;无血胸、纵隔气肿、感染及针道种植等并发症;EGFR基因突变患者使用吉非替尼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CT引导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简便、安全,是晚期NSCLC获得肿瘤组织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可靠方法,能够用于预测晚期NSCLC的靶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石家庄地区1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1955~2010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相关系数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墨西哥帽小波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石家庄地区5个代表站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区和丘陵地带的日照时数低于东部平原;全区日照时数均表现出明显减少的趋势,但山区及丘陵地带的日照时数下降速率大于东部平原;西南部山区和市区日照时数发生了突变,突变时间均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连阴雨和雾的天气系统的维持,空气中气溶胶颗粒的“阳伞效应”以及台站周围障碍物高度角的增加均促使了日照时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气胸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减轻近胸膜肺肿瘤微波消融(MWA)术中及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30例近胸膜肺肿瘤患者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MWA前先实施人工气胸联合肋间神经阻滞,B组MWA前单纯实施人工气胸,C组MWA前单纯行肋间神经阻滞。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各组患者术中及术后0、6、12和24 h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中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885);C组患者在术后6、12和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4,0.006,0.006)。A组和B组患者实施人工气胸后均未出现胸闷症状;A组和B组中共6例患者术后仍有少量无症状残余气胸, 约1周后残余气胸自行吸收消失,1例患者术后抽气后仍存在较大范围气胸,经行胸腔闭式引流3 d后痊愈。无其它严重人工气胸相关并发症。结论 人工气胸联合肋间神经阻滞能够有效减轻近胸膜肺肿瘤患者MWA术中及术后疼痛,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型气相色谱柱可实现对微量恶臭气体的快速有效检测。给出了微流控芯片上微型气相色谱柱的检测机理和实验数据。该芯片利用喷砂加工技术在尺寸为115 mm×60 mm×6 mm硼硅酸玻璃晶圆上加工出半圆截面的S形微通道,再用热键合技术将具有同样沟槽的两基片对接,得到内径为1 mm的圆形截面沟槽,沟槽有效长度为1.8 m。根据恶臭气体的性质,在沟槽表面涂敷聚乙二醇作为固定相。所开发的芯片对丙酮气体的检测要优于不锈钢色谱柱。利用该芯片进一步对丙酮和乙醇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实验,分离度可达3.1,分离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