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邯郸馆陶粮画小镇为例,介绍了实现多元化美丽乡村业务拓展的技术实现,以及在机顶盒终端实现粮画小镇推广宣传的业务板块功能。平台的运营增强了广电多市场业务发展的实力,真正体现了党媒政网、民生广电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1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 (1)工程项目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为尽快实现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和碧海行动计划,确保我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全省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预计2009年底全省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99座,项目总投资将达到100余亿元,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监测管理系统的建成运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尽地介绍了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地面砼在99年夏季施工中所进行的各种温控措施探索,实践表明:只要温控措施可行,在高温季节大量浇筑基础约束区砼或大体积砼,不但能满足砼温控标准,还能有效地赢得工期、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拓展岩屑录井资料的信息量,近年国内开发了岩屑数字图像采集分析技术,使岩屑录井从常规的实物保存、肉眼观察识别地层信息方法向数字化识别方法转化,这无疑是岩屑录井技术的一大进步,也是录井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石油地质勘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采用CCD成像方式,运用自动调焦技术对岩屑的荧光和白光图像进行采集,图像采集清晰、方便;使用形态学滤波,分水岭分割和特征空间分类的方法对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图像分析准确、速度快。  相似文献   
5.
刘伟刚 《电力建设》1989,10(3):33-34
本文对测定铜管残余内应力的机械法和电阻应变法及其测定时的注意事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石河子纤维检验所实验室认真贯彻新标准,不断加强对新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石河子垦区各棉花加工企业都能按新标准要求执行,对新标准各项指标都非常认可,认为新标准充分反映了棉花本身的内在质量,对棉花颜色级分级有了充分认识,并将重点放在棉花加工质量上,在如何提高棉花品质上下了很大功夫。一、棉花实物标准使用情况(一)收购籽棉回潮率过高不仅对皮棉外观产生影响,而且对皮棉颜色级也有一定影响。为此2013年棉花  相似文献   
7.
正旧工业区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城市的美观,同时还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而单纯地对旧工业区进行拆除,浪费了大量资源,所以,如何对旧工业区空间环境进行更新设计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旧工业区空间环境面临的问题,旧工业区空间环境更新设计的目标、原则以及更新设计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与研究。城市旧工业区的设计大多以实用性为主,对自身的空间形态缺乏适当的设计研究,而在城市发展迅速的今天,对于旧工业区的更新设计不仅要转换其功能,同时要重点对其空间环境进行改造,使其有助于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近三十年的高速磨削实践使得CBN砂轮在高速磨削中的应用成为了现实,目前这种方法被认为是对精密铁系金属进行高效率加工的最有效的办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三叠系延长组裂缝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力层系,多为低孔、特低渗储层,其裂缝的发育 期次和发育特征严重影响着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同时也控制着油气藏后期的改造。以研究区现有的 FMI 和STARII 成像测井资料所解释的裂缝数据为基础,结合岩心观察,对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综合分 析,提出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三叠系延长组地层主要发育高角度裂缝和直立裂缝,走向主要集中在近东 西、北东、近南北以及北西向;区内裂缝在纵向上呈典型的聚敛型分布。进一步探讨了裂缝发育的控制因 素,认为除构造应力场外,岩性与岩层厚度也是影响该区延长组裂缝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研究区野外露头宏观裂缝的详细观测与统计,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下白垩统裂缝系统的发育特征与成因类型,同时依据构造解析(Tectonic Analysis)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裂缝形成的构造应力场。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主要发育了4组高角度或近直立裂缝,其走向分别为北东东向、北东向、北北西向及北西向;裂缝的横向延伸长度比纵向切深大得多,两者的主体布范围(或峰值)分别介于为3~20m与0.1~0.6m;裂缝间距总体呈对数正态分布,大小主要集中在0~0.8m,约占85%;从裂缝地质成因来看,上述4组裂缝均为直接受控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区域构造裂缝,而从裂缝力学性质角度看,则又普遍表现出剪切裂缝的典型特征,都归属于剪裂缝范畴,并且在区域上构成早晚两期平面X型共轭剪切裂缝体系,其中北东东-北西向共轭剪切裂缝主要形成于盆地燕山期构造应力场,北北西-北东向共轭剪切裂缝则主要在盆地喜山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下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